推与
tuī yǔ
  • 拼 音:tuī yǔ
  • 注 音:ㄊㄨㄟ ㄧㄩ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让与。《东观汉记·承宫传》:“耕种禾黍,临熟,人就认之, 宫 悉推与而去,由是显名。”《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乃以 刘虞 为 幽州 牧”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曜 《吴书》:“尝有失牛者,骨体毛色与 虞 相似,因以为是,虞便推与之。” 宋 叶适 《沉仲一墓志铭》:“天行或飢凶,民利欲建置,君率先推与。”
    (2).推许。 唐 韩愈 《举张惟素自代状》:“文学治行,众所推与,累歷中外,资序已深。” 宋 朱长文 《续书断·妙品》:“骑省敏於文,为 江 表冠,中朝中大夫皆推与之。”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十一》:“见 柴墟 集中有《与徐子仁书》,极相推与。”

  • 基本含义
    相互推诿,互相推卸责任。
  • 详细解释
    推与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推指的是推卸,与指的是互相。推与的基本含义是指相互推诿,互相推卸责任。当面对问题或困难时,双方都不愿意承担责任,而是互相推卸责任,使问题无法解决。
  • 使用场景
    推与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双方在面对问题时互相推卸责任的情况。可以用于描述工作中的责任问题、家庭中的矛盾纠纷、团队合作中的问题等。
  • 故事起源
    推与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官员因为在处理案件时不公正,被人民指责。这位官员为了推卸责任,找了一个借口,将责任推给了另一个官员。而被推卸责任的官员也不愿意承担责任,于是又推给了另一个人。这样,责任一直被推来推去,最终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个故事被人们用来形容双方互相推卸责任的情况,形成了成语推与。
  • 成语结构
    成语推与由两个汉字组成,推与的结构简单明了,易于记忆和理解。
  • 例句
    1. 他们两个人在工作中总是相互推与,导致问题无法解决。2. 这个团队的成员互相推与,没有人愿意承担责任。
  • 记忆技巧
    记忆成语推与可以通过与推卸责任的情境联系起来。想象两个人互相推卸责任的场景,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与责任相关的成语,如推诿扯皮、推诿责任、推三阻四等,来拓展对责任和推卸责任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和同学一起做作业,但是他总是推与,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2. 初中生:我们班上有些同学在课堂上总是推与,不愿意主动回答问题。3. 高中生:在团队合作中,如果大家都推与,问题就无法解决,需要大家共同承担责任。4. 大学生:在工作中,不能总是推与,要勇于承担责任,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