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贡
jìn gòng
  • 拼 音:jìn gòng
  • 注 音:ㄐㄧㄣˋ ㄍㄨㄙ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释义]
    (动)封建时代藩属对宗主国或臣民对君主呈献礼品。
    [构成]
    动宾式:进|贡
    [例句]
    在封建社会;臣民每年都要向君主进贡。(作谓语)

  • 近义词

    纳贡、劳绩、功绩、功勋、贡献、功劳

  • 英文翻译

    1.pay tribute (to a suzerain or emperor)

  • 详细解释

    ◎ 进贡 jìngòng
    [pay tribute] 封建时代藩属对宗主国或臣民对君主奉献礼品
    (1).古时谓藩属对宗主国或臣民对君主呈献礼品。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罗浮 甘子, 开元 中方有,山僧种于 南楼寺 ,其后常资进贡。”《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元来 波斯舘 ,都是四夷进贡的人,在此贩卖宝货。” 吴晗 《朱元璋传》第四章二:“内地土司要定期进贡,酋长的继承要得到朝廷许可。”
    (2).犹送礼。 贾植芳 《在亚尔培路二号·集体生活》:“我们抱着小不忍则乱大谋的见解,不得不凑钱进贡。”《人民文学》1979年第9期:“和 王守信 的燃料公司一样,电业部门也要不断给‘上头’进贡。”
    (3).犹供给。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二十:“他不愿意眼看这副熏得黑黄的腰舌落在继母女儿的手里,但也不想进贡自己的肚子,他认为那是糟蹋了,作惜了。”

  • 基本含义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献贡物或贡品。
  • 详细解释
    进贡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献贡物或贡品。这种行为通常表示对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尊敬、友好或臣服。进贡在古代是一种重要的外交手段,用于维护两国之间的关系,加强彼此的交往与合作。
  • 使用场景
    进贡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献贡的行为,也可以用于比喻一个人向他人奉献或贡献自己的才能、资源或财富。
  • 故事起源
    进贡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历史文献中,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在古代,进贡是一种国家之间的外交往来方式,用于加强两国之间的联系和友好关系。进贡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贡品、珍宝、文物、特产等。
  • 成语结构
    进贡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进”是动词,表示向前移动;“贡”是名词,表示贡品或贡献。
  • 例句
    1. 这个国家每年都会向邻国进贡一些特产。2. 他以自己的才华和努力进贡了公司的发展。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抬着许多珍宝和贡品向前走的场景,以帮助记忆“进贡”的意思。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的进贡制度和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了解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和外交往来方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学校的学生会每年都会向老师进贡一些礼物。2. 初中生:这个国家以独特的文化和特产向世界进贡。3. 高中生: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进贡了许多创新的科研成果。4. 大学生:作为志愿者,我希望能够进贡自己的时间和力量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