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杖
xī zhàng
  • 拼 音:xī zhàng
  • 注 音:ㄒㄧ ㄓㄤ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锡杖 xīzhàng
    [a monk's cane] 佛家语。僧人所持的手杖。杖头有锡环,振时作锡锡声。也称“禅杖”、“声杖”、“鸣杖”
    芒鞋腾雾出,锡杖拨云归。——《梼杌闲评——明珠缘》

  • 详细解释

    僧人所持的禅杖。其制:杖头有一铁卷,中段用木,下安铁纂,振时作声。梵名隙弃罗(Khakkhara),取锡锡作声为义。《得道梯橙锡杖经》:“是锡杖者,名为智杖,亦名德杖。” 晋 竺僧度 《答杨苕华书》:“且披袈裟,振锡杖,饮清流,咏波若,虽王公之服,八珍之膳,鏗鏘之声,煒曄之色,不与易也。” 唐 柳宗元 《浩初上人见贻绝句欲登仙人山因以酬之》诗:“仙山不属分符客,一任凌空锡杖飞。”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有老僧衣红袈裟,一手托鉢,一手振锡杖。”

  • 基本含义
    指古代僧人所用的金属杖,比喻高僧、高人的德行和修为。
  • 详细解释
    锡杖是由佛教僧人使用的一种金属杖。在佛教中,僧人使用锡杖代表着他们的修行和精神境界。因此,成语“锡杖”常用来形容高僧、高人的德行和修为。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常用于褒奖、称赞有高尚品德、修养深厚的人。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道德水平高、修行精深。
  • 故事起源
    关于锡杖的故事,最早可以追溯到南朝梁代的佛教故事。据说,有一位名叫道安的高僧,他居住在一个偏僻的山洞里,日常生活中只用一根锡杖。有一天,一位来访的寺庙高僧看到道安只用一根锡杖,便问他为何不用两根。道安回答说:“一根足够了,两根只会多此一举。”这个故事传承下来,成为了形容高僧、高人修行精深的成语。
  • 成语结构
    锡杖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锡”和“杖”两个字组成。
  • 例句
    1. 这位老师德行高尚,真是一位锡杖之人。2. 他的道德修养非常深厚,堪称是锡杖中的佼佼者。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锡杖与高僧、高人的形象联系在一起,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高僧手持一根锡杖,代表着他的高尚品德和修行精深。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和了解佛教文化,了解锡杖在佛教中的重要性和象征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位老师很好,他是我们班级的锡杖。2. 初中生:他的品德非常高尚,真是一位锡杖之人。3. 高中生:只有通过不断努力修行,才能成为锡杖中的佼佼者。4. 大学生: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我们应该向那些锡杖一样的人学习,追求高尚的品德和修行。5. 成人:他的行为举止始终如一,真是一位锡杖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