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百家姓
中医文化
推荐词语
• 发照
• 发棹
• 发兆
• 发召
• 发胀
• 发战
• 发展中国家
• 发展心理学
词语造句
• 塌陷造句
• 塌台造句
• 塌塌造句
• 作塌造句
• 颓塌造句
• 糟塌造句
• 坍塌造句
• 坍塌造句
查词语
搜索
热门搜索:
小小说
小小不言
小小不然
小小
小像
小象
小项
小祥
小相
小岘春
危邦
wēi bāng
拼 音:
wēi bāng
注 音:
ㄨㄟ ㄅㄤ
繁体字:
基本解释
不安宁的国家。《论语·泰伯》:“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明 刘基 《嘉兴路重修陆宣公书院碑铭》:“出入危邦,扶持庸君。” 郁达夫 《中年次陆竹天氏韵》:“叔世天难问,危邦德竟孤。”
基本含义
指国家处于危险的境地,面临灭亡的危险。
详细解释
危邦是由“危”和“邦”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危意味着危险、不安全,邦指的是国家、国家的政权。危邦形容一个国家处于危险的境地,面临灭亡的危险。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国家或政权的危机状态。
使用场景
危邦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国家政权岌岌可危、面临灭亡的情景。可以用于描述战乱、内乱、政变等导致国家政权崩溃的情况。也可以用于比喻个人、团体或组织在某种危险的境地中。
故事起源
危邦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故事讲述了鲁国在周文王时期,因为鲁桓公不听忠言,国家陷入了危机之中。鲁国的大夫季孙氏为了拯救国家,找到了周文王,请求帮助。周文王接受了季孙氏的请求,亲自率领大军前来救援,最终成功拯救了鲁国,使其免于灭亡。这个故事中的“危邦”一词,形象地描述了鲁国陷入危机的情景。
成语结构
成语“危邦”的结构是“危”+“邦”,其中“危”是形容词作定语,表示危险;“邦”是名词,表示国家、政权。
例句
1. 这个国家经历了多次战争,一度陷入危邦之境。2. 他的决策导致了公司陷入了危邦,面临着倒闭的危险。
记忆技巧
可以将“危邦”与“危险的国家”进行联想,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义。同时,可以结合故事起源中的鲁国陷入危机的情景,形象地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国家危机、政权崩溃相关的成语,如“四分五裂”、“内忧外患”等,可以帮助扩展对危邦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不小心把玩具车弄坏了,他觉得自己像是把玩具车弄成了危邦。2. 小学生:这个国家的经济危机严重,很多人都在为了生计而奔波,这真是一个危邦。3. 初中生:历史上有很多国家在战争中陷入危邦,国家的命运就像一张摇摇欲坠的纸牌。4. 高中生:这个政权的腐败导致了国家陷入危邦,人民的生活一天不如一天。5. 大学生:在这个国家,政府的腐败已经使得整个国家陷入了危邦,人民急需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