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子
tài píng tiān zǐ
  • 拼 音:tài píng tiān zǐ
  • 注 音:ㄊㄞˋ ㄆㄧㄥˊ ㄊㄧㄢ ㄗㄧ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谓能治国平天下的皇帝。 唐 郑棨 《天开传信记》:“上为皇孙时,风表瓌异,神彩英迈,尝於朝堂叱 武攸暨 曰:‘朝堂我家朝堂,汝得姿蜂蠆而狼顾耶!’ 则天 闻而惊异之,再三顾曰:‘此儿气概,终当为吾家太平天子也。’”《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老者道:‘老汉见天下分崩,要保佑太平天子早出,扫荡烟尘,救民于涂炭。’”

  • 基本含义
    指自以为能够统治全天下,实际上却毫无能力或条件的人。
  • 详细解释
    太平天子源自于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故事,最早出自明代小说《西游记》。故事中,太上老君将玉清元始天尊之位传给了玉帝,玉帝却将天位传给了太平天子,太平天子自以为能够统治全天下,但实际上却没有能力或条件去实现这个目标。因此,太平天子成为了形容自命不凡、自负盲目的人的成语。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那些自视甚高、自命不凡、自负盲目的人,以及那些没有实际能力或条件,却自以为能够做到某种事情的人。
  • 故事起源
    太平天子的故事最早出自明代小说《西游记》,在该小说中,太上老君将玉清元始天尊之位传给了玉帝,玉帝却将天位传给了太平天子。这个故事中的太平天子形象成了一个自以为能够统治全天下的人的象征。
  • 成语结构
    太平天子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
  • 例句
    1. 他自称是商界的太平天子,但实际上却没有任何实际经验。2. 这个政治家自称是改革的太平天子,但却没有推动任何实质性的改革。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太平天子这个形象,想象一个自以为能够统治全天下的人,但实际上却没有能力或条件的情景来记忆这个成语。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自不量力”、“高攀不上”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自以为是班级的太平天子,却没有得到同学们的认同。2. 初中生:他自命不凡,以为自己是学校的太平天子,但实际上却没有任何领导能力。3. 高中生:那个学生会主席自负盲目,自称是校园的太平天子,但却无法解决学生们的实际问题。4. 大学生:他自以为能够改变整个社会,是社会变革的太平天子,但却没有实际行动。5. 成年人:他自命不凡,自称是行业的太平天子,但却没有任何实际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