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电解质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化学名词解释: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水与少数盐。

    弱电解质 - 简介

    定义: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水与少数盐。

    不同的弱电解质在水中电离的程度是不同的,一般用电离度和电离常数来表示。

    弱电解质 - 1、电离度的定义和计算:

    电离度——弱电解质在溶液里达电离平衡时,已电离的电解质分数占原来总分子数(包括已电离的和未电离的)的百分数。

    电离度(α)=

    = (分子、分母同除以阿氏常数)

    = (分子、分母同除以溶液体积)

    【例1】 25℃时,在0.1mol/L醋酸溶液里,每10000个醋酸分子里有132个分子电离成离子。它的电离度是多少?

    解:

    【例2】在氟化氢溶液中,已电离的氟化氢为0.2mol,未电离的氟化氢为1.8mol。求该溶液中氟化氢的电离度。

    解:

    弱电解质 - 2、影响电离度的因素:

    内因:电解质的本性。

    外因:温度和溶液的浓度等。

    (1)浓度的影响:

    醋酸稀释时电离度变化的数据:

    浓度(mol/L) 0.2 0.1 0.001

    电离度(%) 0.948 1.32 12.4

    可见,电离度随浓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浓度越稀,离子互相碰撞而结合成分子的机会越少,电离度就越大。)

    (2)温度的影响:

    因为电离过程是吸热的,因此温度升高离子化倾向加强,又因大多数电解质电离时没有显著的热量变化,这就导致温度对电离度虽有影响,但影响并不大的必然结果。一般情况下,温度对电离度影响不大,但水的离解过程显著吸热,所以温度升高可以增大水的电离度。

    因此,用电离度比较几种电解质的相对强弱时,就当注意所给条件,即浓度和温度,如不注明温度通常指25℃。

    在相同温度和浓度时,电离度的大小可以表示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

    弱电解质 - 举例

    【例3】下列关于电离度α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①α与浓度无关;②α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③在相同条件下,α值的大小可以表示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④α值增大,相应离子浓度一定增大;⑤α值增大相应离子物质的量增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③

    电离常数又叫电离平衡常数,用Ki表示。其定义为,当弱电解质电离达到平衡时,电离的离子浓度的乘积与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值叫做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一种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而与该弱电解质的浓度无关。因为弱电解质通常为弱酸或弱碱,所以在化学上,可以用Ka、Kb分别表示弱酸和弱碱的电离平衡常数。

    用HA表示弱酸,则其电离方程式为HA——H+A,则电离常数Ka=【H】*【A】/HA

    电离常数K与电离度α的关系可近似的表示为K=cα2(α平方)其中c为弱电解质溶液的浓度。

  • 基本含义
    弱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度较低的电解质。
  • 详细解释
    弱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只有部分分子会电离成离子的物质。相比之下,强电解质会完全电离,而非电解质则不会电离。弱电解质的电离度较低,因此在水溶液中呈现弱酸性或弱碱性。
  • 使用场景
    弱电解质这个词语主要用于化学领域,特别是在讨论溶液中的电离现象时。它可以用来描述某些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进而影响溶液的性质和行为。
  • 故事起源
    暂无相关故事起源。
  • 成语结构
    形容词 + 名词 + 动词
  • 例句
    1. 这种化合物是一个弱电解质,它在水中只有一小部分分子会电离。2. 弱电解质的电离度低,所以它在溶液中呈现出弱酸性或弱碱性。
  • 记忆技巧
    可以将“弱电解质”与“电离度较低”、“弱酸性或弱碱性”等相关概念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1. 进一步学习化学中的电离和溶液的相关知识,深入了解弱电解质的特性和行为。2. 学习其他与电解质相关的成语和词语,扩展化学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化学实验中学到了弱电解质的概念。2. 初中生:弱电解质的电离度低,所以它在水中只有一小部分分子会电离。3. 高中生: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呈现出弱酸性或弱碱性,这对于溶液的性质和行为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