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胎
tuō tāi
  • 拼 音:tuō tāi
  • 注 音:ㄊㄨㄛ ㄊㄞ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释义]
    (1) (动)漆器的一种制法;在泥或木制的模型上糊上薄绸或夏布;再经涂漆磨光等工序;最后把胎脱去;涂上颜料。
    (2) (动)指一事物由另一事物孕育变化而产生。
    [构成]
    动宾式:脱|胎
    [例句]
    漆器已经脱胎了。(作谓语)

  • 英文翻译

    1.{工美} a process of making bodiless lacquerware
    2.(由另一事物孕育而产生的) emerge from the womb of; be born out of

  • 详细解释

    ◎ 脱胎 tuōtāi
    (1) [be reborn]∶道教语。谓脱去凡胎
    脱胎成仙
    (2) [emerge from the womb of]∶指一事物由另一事物孕育变化而产生
    封建社会是从奴隶社会脱胎而来的
    (1).道教语。谓脱去凡胎。《参同契》卷下“形体为灰土,状若明窗尘” 蒋一彪 集解引 宋 陈显微 曰:“及乎脱胎,则形体闪烁,如明窗日影射尘之状。”《红楼梦》第一○四回:“大凡成仙的人,或是肉身去的,或是脱胎去的。”
    (2).比喻此一事物由另一事物孕育变化而产生。 清 曹寅 《题廊前玉兰》诗之一:“剖玉吹兰自脱胎,司春辛苦护花臺。” 毛泽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章第三节:“它们从封建社会脱胎而来,构成了新的社会阶级。” 邹韬奋 《经历》二九:“《生活周刊》社以及由它所脱胎的文化机关,都是合作社的性质。” 孙犁 《秀露集·致铁凝信二》:“我很喜欢你写的童话,这并不一定因为你‘刚从儿童脱胎出来’。”
    (3).谓诗文等取法前人而化为己出。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二:“ 西麓 亦是取法 清真 ……特面目全别,此所谓脱胎法。” 朱自清 《陶诗的深度》:“ 陶 诗意境及字句脱胎于《古诗十九首》的共十五处。”
    (4).我国制作漆器的一种方法。参见“ 脱胎漆器 ”。
    (5).瓷器名。凸印团花,刷以深浅不一的豆青色玛瑙釉,光润明亮,视之若无胎骨,故称。始制于 宋 代 汝州 青器窑,后来的官窑亦有仿制品。《红楼梦》第四一回:“然后众人都是一色的官窑脱胎填白盖碗。”

  • 基本含义
    指改变、超越原有的状态或境界,脱离束缚,得到新生。
  • 详细解释
    脱胎这个成语源自佛教的概念,佛教中有“脱胎换骨”之说,指修行者通过修炼,超越尘世的束缚,获得新生。在日常生活中,脱胎则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摆脱旧有的局限,焕发新的活力和能量。
  • 使用场景
    脱胎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一个人或事物进行了一番改变,摆脱了原有的困境或状况,焕发出新的生机。例如,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企业经过改革重组后,焕发出新的活力;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经历了失败和挫折,最终成功脱胎换骨。
  • 故事起源
    脱胎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佛教传说。相传有一只金翅大鹏鸟,它生活在山林之中,但因为它的翅膀太大,无法在密林中自由飞翔。于是,它决定通过修行来改变自己的状态。经过长时间的修炼,它终于获得了超凡脱俗的能力,摆脱了束缚,飞向了更高的天空。这个故事象征着一个人或事物通过努力和改变,可以超越原有的限制,得到新生。
  • 成语结构
    脱胎是一个动宾短语,由“脱”和“胎”两个字组成。其中,“脱”表示摆脱,解除,而“胎”表示原有的状态或束缚。
  • 例句
    1. 这家企业经过改革重组,焕发出了新的生机,真是脱胎换骨。2. 经历了失败和挫折的考生们,最终成功脱胎换骨,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脱胎”与佛教中的“脱胎换骨”的概念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想。想象一个人或事物通过修行超越原有的状态,焕发出新的生机和能量的场景,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佛教中的“脱胎换骨”概念,以及其他与改变、超越相关的成语,如“脱胎换骨”、“改头换面”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通过努力学习,成功脱胎换骨,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学生。2. 初中生:经过一番努力,我们的篮球队焕发出新的生机,脱胎换骨,最终夺得了冠军。3. 高中生:我在高中阶段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我相信只要努力,我一定能脱胎换骨,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