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然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xiǎng dāng rán ㄒㄧㄤˇ ㄉㄤ ㄖㄢˊ

    想当然(想當然) 

    ◎ 想当然 xiǎngdāngrán

    [take (sth.) for granted] 凭主观想象,以为事情应当是如此

    后问出何经典,对曰:“以今度之,想当然耳。”——《后汉书·孔融传》

  • 基本含义
    主观臆断,凭主观意愿妄加猜测,不经思考就妄下结论。
  • 详细解释
    想当然指的是主观臆断,凭主观意愿妄加猜测,不经思考就妄下结论。这种行为常常是因为缺乏充分的信息或者不愿意花时间去思考问题的结果。想当然的人往往容易犯错,因为他们在没有充分了解情况的情况下就做出了判断。
  • 使用场景
    想当然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不经思考就妄下结论的人,提醒他们要谨慎思考问题,不要仅仅凭主观意愿就做出判断。它也可以用来警示自己,提醒自己在面对问题时要冷静客观,不要轻易做出结论。
  • 故事起源
    据说,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一书中。故事中,晋国有个叫惠公的君主,他对一个叫齐宣公的君主进行了一次访问。惠公觉得齐宣公对他的礼遇不够,就设法找到了一个借口离开。后来,惠公才知道自己的判断是错误的,齐宣公对他的礼遇其实是非常隆重的。于是,惠公后悔不已,认识到自己当初的想当然是多么的错误。
  • 成语结构
    想当然是一个以动词“想”为主体,加上副词“当然”构成的成语。
  • 例句
    1. 他从来不听别人的解释,总是想当然地做出判断。2. 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你知道了全部的事实,要多听听别人的观点。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脑袋里充满了自己的想法,而没有给别人的意见留下空间,这样就会导致他想当然地做出判断。
  •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武断”、“主观”等,来加深对想当然的理解。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章、故事或者观看相关的电影、电视剧等来了解更多关于想当然的情境和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以为考试题目很容易,结果想当然地没有好好复习,考得很糟糕。2. 初中生:他没有听老师的解释,就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做对了,结果答案是错的。3. 高中生:在做研究报告的时候,我们要多收集资料,不能想当然地下结论。4. 大学生:在进行科学研究时,不能凭主观意愿想当然地得出结论,要通过实验证明。5. 成人:在处理工作上的问题时,不能想当然地做决策,要经过充分的调查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