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拼音:
拼音:
注 音:
繁体字:
食利族,又称食利一族、食利阶层,是指随着民间借贷的发展,社会上出现的靠放贷为生的人群。这个人群的大多数人,拥有百万元或者更多的现金,他们自己不从事实业经营,依靠放贷的利息为生。食利族成千上万的民间资本曾给诸多中小企业雪中送炭,在金融危机下,无力支付高额利息的企业出现倒闭,大量的民间集资出现崩盘,食利族损失惨重。
背景
在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民间集资方式早已成型。民间借贷的利率标准主要依据借款人的实力、信用和借款时间长短而定。对实力较强、借款时间在半年以上的,月利率一般在10‰至15‰之间;对实力较差或借款用于周转银行贷款和临时性需要的,月利率一般在20‰至30‰之间,极个别的达到50‰的水平。
借款时多采取打借条的形式,在2007年以前,民间融资的纠纷较为少见,欠钱不还的现象较少出现。“2007年之后,大多中小企业生存困难,不良信誉的借贷开始出现,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情况更为严重。”2008年的银根紧缩,使得更多的中小企业向民间融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开始出现负增长,民间借贷利率也开始上升,有的月利
成因
“投资——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美联储宽松的货币政策给了食利族一个独特的生存方式。不论什么时候,只要美联储释放大量的资金到全球经济当中,亚洲各经济体的出口业和资产市场就会飞涨。但是,太多的生产能力会在繁荣的时候被创造出来。在繁荣之后,工商企业的利润率就无法维持。当流动性大潮退去的时候,所有的资产市场就会回到它们出发的地方。“食利一族”将它们的注意力放在了吮吸在经济繁荣期间资产市场溢出的“果汁”。
“食利一族”中的很多人都是从实业领域发家的,同时,他们也吸取了在艰难时世中勉励而为却得不到多少利润的教训。很多个企业主,以前都是拥有几家制造企业,一直为了企业生存而顽强拼搏。在1998年那场恐怖的通货紧缩噩梦之后,他们得出结论:实业领域不可能能够赚到钱。他们卖掉了所有的工厂,成为了专业的投资者,也就是“食利一族”。他们幸运地得到了一些资本来从事新的职业。如果不是要弄明白那些大图表的话,绝大多数企业家都会跳进资产市场进行投机。
这些“食利一族”将整个市场转化成为了一个可以获得暴利的艺术品。“坐庄”是中国大陆的交易所内是非常流行的。如果一个“食利一族”的投机者相信,当时的经济条件表明去股票市场投机能够获利的话,他将设法接近上市公司,进而要求得到公司的一些合作。有时候,他有可能会从上市公司方面得到一些资金支持,这是支持上市公司股票表现所能够获得的一些回报。在一个延长的时期内,这些“食利一族”的投机者将会推高股票价格。当这种因素维持足够长时间的时候,一些小投资者也冲了进来,然后,“食利一族”的投机者兑现他们的利润。
当澳门的环境合适的时候,这种机制开始发挥作用了。低利率政策是一个必要但不充分的条件。一些小投资者通常会在这种游戏中受到伤害,需要有一段时间来恢复他们的投资信心。在经过一轮的损失之后,贪欲将再次回到这些小投资者的投资策略中,新一轮的投机就会再次开始,这是一种完美的艺术。不过,这样的好日子最少也要等两年的时间才会再次出现。
率甚至高达5%-%。随着民间借贷的发展,社会上出现了一个靠放贷为生的“食利族”。
内容
在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省和中国大陆地区,“食利一族”的数量特别地庞大。他们没有工作,整天就是观察房地产、股票和货币市场的风吹草动。当他们感觉到一个泡沫即将形成的时候,他们就一同冲进去,同时,也为这个泡沫创造成长的动力。当这种动力势头强劲的时候,大街上闲逛的人都会变得贪婪,并进场投机。这个时候,“食利一族”已经获得了预期利润并开始撤离现场。
通常情况下,当泡沫开始萎缩的时候,他们会在遍布中国各地的各种各样的高尔夫球场上消磨时间,等待他们下一次投机机会的到来。这也有可能能够解释为什么中国有那么多的高尔夫球场。
举例说明:老王原本拥有一个自己的小型工厂,去年以来成本提高,生产资金难以为继,挺不下去干脆不挺——今年老王关掉工厂遣散工人,以别墅做抵押,得到 100万元银行贷款。随后他把100万元交给开了一家“投资公司”放贷,按利息提成。不费吹灰之力,老王每月净赚2万多元。“开工厂不如放放贷。”——老王挺知足。就个体来讲,这个故事不具多少悲惨意味;就行政机构来讲,老王企业的倒掉可以理解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银行业来说,老王这样的企业自生自灭.不会给银行增加一分不良资产。类似的“例证”在长三角、珠三角愈演愈烈。特别是金融风暴、金融海啸中,中小企业、微小企业的利润空间被急剧压缩,很多挺不下去的企业主选择了老王的选择,完成了从一个个创业者向食利者的“蜕变”。
然而,这种非法民间集资方式或放贷模式虽然短期利润丰厚,风险却也同样很大。同股市一样,股票泡沫破裂的结果伤害到的是小投资者。由于“食利一族”中,法律意识淡薄的占大部分,由于法律意识淡薄,他们通常陷入被动。“一个担保人,一张收据,甚至连收据都没有,就把上百万借出去。”曾经帮过不少“食利”者追款的福建律师表示,食利者为了追逐高额利息,通过各种途径“求”人家接受贷款。而当他们陷入被动时,他们面临的又将是另一轮滑铁卢式的惨败。
案例
一、龙岩金融第一案
生在2008年冬天的“龙岩金融第一案”是迄今为止福建龙岩涉及金额最大的非法集资案。
现年32岁的郭某从2008年年中开始,以投资矿产、房地产等名义,向数十家企业和个人集资近5亿。由于还不起高额利息,2008年年底郭某“失踪”。据了解,郭某旗下有房地产、矿业等多项产业,在召集集资时,通常以某贸易公司为担保人,在他名下非直接注册的公司有二十多家。
一名参与此案的集资方委托人至今仍然不明白,仅凭一张收据,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敢于把钱交给郭某。据该委托人介绍,其当事人在去年年中借予郭某2000万元用于投资矿产,承诺的利息是三分(每月可得利息60万元),一年后归还本金。但一年未到的时候,郭某已经人间蒸发。
据了解,参与该集资的多是依靠煤矿发家的企业,甚至部分政府官员也牵涉其中。由于闽西地区有紫金矿业的财富神话在先,这些集资者或许是希望能借郭某之手,缔造另一个财富神话,获取高额回报。至于郭某到底跟多少人借了钱,这些钱又去了哪里,目前还没有答案。
二、从上海房地产中“食利”
这种实际上就是“诈骗”的投资方式在中国香港地区还相当流行,又被“复制”应用于上海的房地产市场投机上。因为房地产交易不能用匿名的方式,“食利一族”的投机者们就联合起来,在他们之间不停地创造交易活动。官方的统计就会显示出房屋价格不断上涨的趋势。这种动力会在小投资者之中酝酿出贪欲。经常的情况是,他们屈服于自己的贪欲,同时掏出他们终身的积蓄来参与投机。
上海政府部门引入了5%的资本利得税,在当年买入的房屋进入市场交易的时候将征收这一税赋。在大量投机性交易出现的时候,政府部门被迫做了一些事情。然而,5%不可能对这种炒作有效。而且,这一政策有可能增加价格信号的可信度,因为小投资者可能会认为,政府部门这么做是在保护房地产投机。但是,如果这些“食利一族”的投机者们认为价格上涨的幅度应该是在50%以上的时候,资本利得税仅仅是5%的话,他们的潜在利润就是45%。当大规模的投机疯狂出现的时候,5%的资本利得税不太可能会阻止住“ 食利一族”追逐利润的行动。
与上海相比,中国香港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很难被投机狂热所左右了。尽管高楼大厦中高端房屋的价格仍然在本轮经济泡沫中显示出价格高涨的繁荣,但是,香港人已经不会被它们的流光异彩所吸引了。交易的数量并没有1997年那样的猛涨。上次,当市场达到顶峰的时候,1997年第二季度,每个月交易的平均数量为2.13万件。
人们能够明显感觉到和以前的不同。在1997年,香港的每个人都在谈论房地产市场,就如同今天的上海一样。即使今天的香港媒体和上次那样在谈论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并认为今天的故事很象1997年的市场状态,但是,其他人并没有如上次那样讨论房地产市场的情况,更没有出现大规模进入房地产市场投机。这次有一个明显的不同。香港人并没有看到他们的工资上涨。绝大多数人的观点认为房地产价格的上涨是负面的。在新闻媒体上紧跟着房地产疯狂故事的报道是香港的工商企业正在大量跨过边境进入广东省的报道。
中国香港地区的人们不再那么容易被愚弄了,这次,“食利一族”的投机者们很可能会在香港房地产市场上遭遇滑铁卢式的惨败。
三、石油泡沫是副产品
这不禁让人想起对冲基金的发展,对冲基金的发展和生存方式和这些“食利一族”的投机者们的发展和生存方式很相似。举例来说,在全球石油市场上所发生的一切和上海房地产市场上所发生的一切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食利一族”的投机者们主要是靠囤积居奇来不断地推高价格,同时,他们希望天真的小投资者将会被愚弄,并跳进市场为高价格买单。对冲基金正在为推高石油价格而不断努力,并认为中国经济将不得不为此而买单。这种把戏仍然在继续运做,因为中国政府部门仍然允许经济增长保持过热的势头,同时,房地产泡沫仍然在掩盖石油价格高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本轮的石油价格就如同互联网泡沫当中的IP装置一样。在互联网泡沫期间,电信设备供应商获得了市场资本积累的绝大部分增长额,因为来自互联网公司IPO的融资大部分都转化成为了电信设备的需求。中国经济的泡沫将大量热钱转化成为了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同时,资源类公司的市场资本积累需求出现猛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