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票族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抢票族,是指在火车站收集出站旅客旧火车票的群体,由于他们的收集方式为“拽车票”、或要得毫不客气、要得没有商量,方法均较为偏激,因此称为“抢票族”。抢票族把这些旧车票转手卖给需要报账的个人或需要充帐的公司。其中一些抢票族称检票的就在卖旧票。调查人士表示,抢票族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利益链条,而处于链条上游的“抢票人”,月收入已远超普通白领。有网友表示对此不能手软,而旅客应该管理好自己的车票,不能随意给人。

  • 详细解释


     现状

    火车站出站口客流量很大

    2009年1月初,很多来到北京的旅客反应,他们刚一出北京火车站,手里的火车票就被“抢”走了,估计这些票是被人当成发票倒卖了。

    这些旅客表示:刚一到北京,就有被抢的感觉。还没反应过来,手里的票就被拽走了。

    出站口负责验票的铁路工作人员表示,平时是有人在出站口收票,公安巡察力度加大时,那些人就不敢出来了。

    方式

    以一对抢票人搭档为例

    暗访期间,一名穿蓝色羽绒服的小姑娘守在出站口的大门处,看起来只有十五六岁,身后跟着一个穿军大衣的四十岁左右的男人。当K216、4496、4406次等列车先后到站时,出站口人流量瞬间增大。旅客将车票握在手里,接受工作人员验票。小姑娘就等在出口外侧,非常娴熟地从旅客手上拽车票。那架势,好像她在进行一项不容质疑的工作,说抢或许言过其实,但可以说要得毫不客气、没有商量。后边的“军大衣”则机警地巡视着周围的情况。

    小姑娘眼巴巴盯着旅客手里的车票

    仅10分钟的功夫,小姑娘就收到了50多张车票。突然,“军大衣”喊了一声,小姑娘立刻脸色大变,转身挤进人群,快步向偏僻处走去。随即,两个“便衣”模样的人押着一个中年男子走出人群。小姑娘发现是场虚惊后,将手里的票交给“军大衣”,又回到“岗位”。每隔10多分钟,小姑娘都会走到偏僻处,清点一下手里的车票,交给“军大衣”,然后再站到出口处继续收票。

    这对搭档一天大约可以“抢”到总面值7、8万的旧车票。

    用途

    原来“抢票族”把这些旧车票“抢”来是要直接变卖为现金。根据购买者所购买的数量来定,总面值1万元的旧车票,可以卖现金90——150元。这一价格也非常灵活。

    另有在火车站附近天桥倒卖旧票的人,他们的要价一般比“抢票族”略微高出,因为这些人的票一般是从“抢票族”手中购买的。

    假定以1万元面值的票卖90元为标准,以上述搭档为例,一天的收入就是六七百元,远远超过了一个普通白领的收入。

    旅客态度

    身穿绿色军大衣的男人站在小姑娘身后放哨

    1、少数旅客会本能地先躲闪再观察情况,多数旅客却是在票被“抢”走后,一边疑惑地打量着小姑娘,一边被人群夹带着走开。

    2、有些旅客误把小姑娘当成验票人员,主动递上车票。

    3、在一个多小时的观察中,只有两名旅客在车票被抢后,会转身回去要回自己的车票。

    4、多数被“抢票”的旅客都表示出了无所谓的态度。他们表示:她从我手里拽票时,我是感觉有点莫名其妙,不过这票我留着也没什么用,又报不了,她要就给她呗;算了,我留着也没用,给她吧。

    内幕

    另类票源

    这些旧车票的销路颇好。如果购买者需求量很大,一些“抢票族”表示还可以从车站里面拿,而且保证真票,硬座、硬卧、软卧、软座,什么样的都有。

    这部分“抢票族”表示,检票的就卖旧票,但是一般人拿不到的,得他们去。并表示检票的卖给他们的价格较低,一般为总面值1万元的旧车票=70元。

    这部分“抢票族”的说法无法得到证实。

    出站旅客不明就里,主动递票给小姑娘

    倒卖发票者透露

    火车站附近叫卖发票的几个中年妇女表示,很多经常出差的人都会找他们买火车票。2010年比2009年贵很多,因为现在管得严,票不好弄。特别是年底,很多公司都上百万地买来充账,那些半夜3点来火车站捡票的人都捡不到票了。

    结论

    事实上,北京火车站有一批倒卖废旧火车票的人,当公安部门查得紧的时候,这些人才不出来“活动”。抢票人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利益链条,而处于链条上游的“抢票人”,月收入已远超普通白领。

    言论

    在金钱面前,道德与法律对某些人来说形同乌有,他们不断尝试着各种不当方法企图“致富”。对于这些人群,我们不能助长其歪风邪气,除了公安部门严加管理查处以外,广大民众也要起到监督教导作用。尤其是那些“无所谓”的旅客们,要管理好你们的车票,不要随意或放任的流入他人手中。

  • 基本含义
    指那些为了抢购门票而不计代价、不择手段的人群。
  • 详细解释
    抢票族是指那些为了抢购门票而不计代价、不择手段的人群。他们通常会利用各种手段,如使用抢票软件、雇佣代购、购买高价代购票等,以确保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心仪的门票。
  • 使用场景
    抢票族这个词语通常用于描述那些热门演出、体育比赛、电影首映等场合中,由于门票数量有限、需求量大,导致票源紧张,人们为了能够购买到门票而进行的激烈竞争。
  • 故事起源
    抢票族这个词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物质文化需求的增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娱乐活动的多样化,热门演出和体育比赛的门票逐渐成为稀缺资源,引发了人们对门票的抢购热潮。
  • 成语结构
    抢票族由三个汉字组成,分别是“抢”、“票”和“族”。
  • 例句
    1. 他们是真正的抢票族,为了能够看到偶像的演唱会,不惜一夜排队。2. 这场比赛的门票一经发售,就被抢票族们抢购一空。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抢票族”与抢购门票的情景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群人在疯狂地争抢一张门票的场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与抢票族相关的话题,如代购、抢票软件等。也可以了解一些其他类似的成语,如“抢购如潮”、“抢购狂”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昨天我去买动漫展的门票,看到好多抢票族在排队。2. 初中生:我被抢票族挤得差点没买到电影首映的票。3. 高中生:这个演唱会的门票非常紧俏,抢票族们都在疯狂争抢。注意:以上年龄层学生的造句仅供参考,实际造句应根据具体情境和语境进行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