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光同尘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hé guāng tóng chén ㄏㄜˊ ㄍㄨㄤ ㄊㄨㄙˊ ㄔㄣˊ

    和光同尘(和光同塵) 

    《老子》:“和其光,同其尘。” 王弼 注:“无所特显,则物无所偏争也;无所特贱,则物无所偏耻也。” 吴澄 注:“和,犹平也,掩抑之意;同,谓齐等而与之不异也。镜受尘者不光,凡光者终必暗,故先自掩其光以同乎彼之尘,不欲其光也,则亦终无暗之时矣。”后以“和光同尘”指随俗而处,不露锋芒。《后汉书·张奂传》:“吾前后仕进,十要银艾,不能和光同尘,为谗邪所忌。”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嵇叔夜 排俗取祸,岂和光同尘之流也?”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九:“ 柳下惠 视袒裼裸裎,焉能浼我,可谓和光同尘矣。” 郭沫若 《南冠草》第三幕:“象 杜九皋 他们不是在走这样的路吗?表面上和光同尘,骨子里灭满兴汉。”

  • 基本含义
    指一个人或一件事物不与世俗争斗,安心与人们共同生活。
  • 详细解释
    和光同尘是由佛教经典《金刚经》中的一句话“若以凡夫之心修行,则为凡夫;若以菩萨之心修行,则为菩萨”演化而来。这句成语的意思是指一个人或一件事物不傲慢自大,不与世俗争斗,以平和的心态与人们共同生活。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或一件事物不与他人争斗,不图名利,以平和的态度融入社会。例如,在工作场合,如果一个人能够和光同尘,不计较个人得失,与同事和谐相处,那么他的工作效率和团队合作能力就会得到提升。
  • 故事起源
    和光同尘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佛教经典《金刚经》。佛陀在这本经典中告诉众生要摒弃贪婪、傲慢和自私的心态,以平和的心境与人们共同生活,这样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宁静和智慧。
  • 成语结构
    和光同尘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和”、“光”、“同”、“尘”分别是形容词,意思分别是“和谐的”、“光明的”、“相同的”、“尘世的”。
  • 例句
    1. 他是一个很和光同尘的人,从不与他人争斗。2. 她的心态很好,总是能够和光同尘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尘土飞扬的地方,但他身上却散发着光芒,象征他的心境是光明而和谐的。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佛教文化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佛教的教义和经典,了解更多关于和光同尘这个成语的背景和含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和光同尘的同学,因为他们总是友好地对待每个人。2. 初中生:在学校里,我们应该和光同尘,不与同学争斗,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3. 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我们应该和光同尘,以平和的心态面对考试,并相信自己的努力会有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