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行
zǎo xíng
  • 拼 音:zǎo xíng
  • 注 音:ㄗㄠˇ ㄒㄧㄥ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品行。 唐 白居易 《与吐蕃宰相钵阐布敕书》:“卿器识通明,藻行精洁。”

  • 基本含义
    指人的行为或品德像水中的藻一样清澈纯洁。
  • 详细解释
    成语“藻行”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藻”和“行”。其中,“藻”指水中的藻类植物,而“行”指人的行为。成语的意思是指人的行为或品德像水中的藻一样清澈纯洁。它形容一个人的行为非常正直、纯洁,没有任何污点。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一般用于褒义,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行为光明正大。可以用来赞美那些有高尚品德、行为端正的人。
  • 故事起源
    成语“藻行”的故事起源于《尚书·泰誓》。据传,周文王在位时,他的弟弟周公旦在鲁国任职。有一次,周公旦到了鲁国后,发现鲁国的官员们都很贪污腐败,没有一个是清廉正直的。周公旦非常生气,于是他写了一篇文章,题为《鲁藻行》,意思是鲁国官员们的行为就像水中的藻一样浑浊不清。这篇文章后来被周文王看到了,他非常赞赏周公旦的才华和正直品德,因此将他任命为宰相,一直辅佐周文王治理国家。
  • 成语结构
    主谓结构,由名词“藻”和动词“行”组成。
  • 例句
    1. 他的品德高尚,行为端正,真是一个藻行的人。2. 只有藻行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 记忆技巧
    可以将“藻行”与水中的藻类植物联想起来,想象一个人的行为就像水中的藻一样清澈纯洁。同时,可以将“藻行”与“高尚品德”、“行为端正”等词语联系起来,帮助记忆其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品德、行为相关的成语,如“德行高尚”、“行为不端”等,来丰富对于这一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是一个藻行的好同学,总是乐于助人。初中生:我们应该向藻行的人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高中生:只有藻行的人才能真正成就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