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笏
yá hù
  • 拼 音:yá hù
  • 注 音:ㄧㄚˊ ㄏㄨ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象牙手板。亦指朝笏。原为大臣朝见皇帝时所执用,其后道士在朝真或斋醮时也使用。 明 王錡 《寓圃杂记》卷上:“ 孟端 诸子连中进士,为京官同处一邸,书春题於壁曰:‘四壁金花春晏罢,满床牙笏早朝回。’”《红楼梦》第一○二回:“法师们俱戴上七星冠,披上九宫八卦的法衣,踏着登云履,手执牙笏,便拜表请圣。” 鲍昌 《庚子风云》第一部楔子:“只见他头戴相纱,身穿红蟒,手捧牙笏,脸上挂一幅有五绺细髯的笑咪咪的面具。”

  • 基本含义
    指人的嘴巴,也可以指人的口才或辩才。
  • 详细解释
    牙笏是由“牙”和“笏”两个字组成的,其中“牙”表示人的嘴巴,“笏”是古代官员举行礼仪时所用的一种仪仗,代表权力和地位。牙笏的意思就是指人的嘴巴,也可以指人的口才或辩才。它形象地比喻人的口才非常好,能够巧妙地运用言辞,具有辩才才能。
  • 使用场景
    牙笏一词常用于形容人的口才好,善于辩论,能够巧妙地运用言辞。在正式场合中,可以用来夸奖那些能够运用辩才和口才解决问题的人。同时,牙笏也可以用来形容那些能够言辞恰当,善于辩驳的人。
  • 故事起源
    古代的官员在举行仪式时,会使用笏作为一种仪仗,代表官员的权力和地位。而“牙笏”这个成语的起源则来自于这个传统。它形象地比喻人的口才好,善于辩论,能够巧妙地运用言辞,就像古代官员使用笏一样具有权威和地位。
  • 成语结构
    牙笏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1. 他的牙笏真是了得,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总能够用言辞巧妙地解决。2. 这位演讲者的牙笏非常出色,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复杂的观点。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牙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张开嘴巴,嘴里咬着一根仪仗笏杖,表示他的口才很好,具有辩才才能。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牙笏相关的成语,如“口才遒劲”、“辩驳无力”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牙笏很好,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复杂的问题。2. 初中生:这位同学的牙笏非常出色,能够用流利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3. 高中生:他的牙笏很厉害,能够用精辟的言辞驳倒对方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