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投
zì tóu
  • 拼 音:zì tóu
  • 注 音:ㄗㄧˋ ㄊㄡ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将自身投入(致死之处)。 汉 严忌 《哀时命》:“ 务光 自投於深渊兮,不获世之尘垢。”《后汉书·刘盆子传》:“大惊乱走,自投川谷,死者十餘万。” 宋 曾巩 《贺克伏交阯表》:“螻蚁之微,自投必死,乾坤之大,终许更生。” 金 元好问 《敏之兄墓铭》:“ 子云 自投,乃脱 歆 丰 。”
    (2).以头碰地。表示自责之意。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怪术》:“ 李 又曰:阿师可下阶。僧又趍下,自投无数,衂鼻败顙,不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翠仙》:“ 才 ( 梁有才 )大惧,据地自投,但言知悔。”
    (3).自行投诚。 清 戴震 《于清端传》:“前时邻 傜 岁率二三至,杀掠人畜, 成龙 勒乡勇将捣其巢,咸惧自投,不敢犯界上,归所虏掠,然后民得事耕稼。”

  • 基本含义
    主动投降或自愿送死
  • 详细解释
    自投是指主动投降或自愿送死的意思。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没有逃脱的余地,只能选择投降或者自己寻死。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在困境中无法逃脱的情况,或者形容在面对强大力量时不得不选择投降或自愿接受失败。
  • 故事起源
    《汉书·王莽传》记载了一个故事。当时,汉朝末年,王莽篡位,一些官员和军队不满他的统治,纷纷起义。其中有一个名叫卜式的人,他原本是王莽的部下,但对王莽的统治感到不满。他决定投降反对派,于是自愿将自己绑在马上,向反对派投去。这个故事成为了“自投”这个成语的起源。
  • 成语结构
    动宾结构
  • 例句
    1. 他犯下了这么多罪行,现在只能自投罗网了。2. 面对强大的对手,他知道自己没有希望了,只能选择自投。
  • 记忆技巧
    可以将“自投”这个成语与主动投降或自愿送死的情景联系起来,形成鲜明的形象记忆。
  •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自愿投降或自愿放弃有关的成语,如“投降”、“自愿”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看到老师生气了,只好自投白旗,承认了错误。2. 初中生:面对强大的对手,他选择了自投,放弃了比赛。3. 高中生:他知道自己的罪行无法逃脱,只能自投罗网,接受法律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