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旷
yá kuàng
  • 拼 音:yá kuàng
  • 注 音:ㄧㄚˊ ㄎㄨㄤ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 伯牙 和 师旷 的并称。二人皆 春秋 时著名音乐高手。 汉 班固 《答宾戏》:“若乃 牙 旷 清耳於管絃, 离娄 眇目於毫分。”
    (2).泛指精通音乐的人。 晋 司马彪 《赠山涛》诗:“ 班 匠 不我顾, 牙 旷 不我録。” 唐 白居易 《法曲歌》:“愿求 牙 旷 正华音,不令夷夏相交侵。” 宋 韩维 《览梅圣俞诗编》诗:“安得 牙 旷 手,提耳发其聪。”

  • 基本含义
    形容牙齿稀疏或缺少牙齿。
  • 详细解释
    牙旷是由“牙”和“旷”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牙”指牙齿,“旷”指稀疏或缺少。牙旷形容牙齿不齐或缺少牙齿的情况。
  • 使用场景
    牙旷常用于形容人的牙齿不整齐或缺少牙齿的情况。也可以用来比喻事物的缺陷或不完整。
  • 故事起源
    关于牙旷的故事并没有确切的记载,但可以推测与古代人们对于牙齿保健和修复的重视有关。在古代,牙齿的不整齐或缺失常常被认为是身份低下或生活不良的象征。
  • 成语结构
    主体部分为“牙旷”,表示牙齿稀疏或缺少。
  • 例句
    1. 他笑起来牙旷,看起来不太自信。2. 这幅画的构图牙旷,缺乏重点。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类似“牙缺”的词语来联想记忆,如“牙缺旷野”。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牙齿相关的成语,如“龇牙咧嘴”、“牙痛”等,了解更多与口腔健康相关的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弟弟牙旷,他还没有长全牙齿。2. 初中生:她的笑容很美,可惜牙旷,应该去看牙医。3. 高中生:这幅画的画风奇特,牙旷的构图给人一种不完整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