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讼
zhì sòng
  • 拼 音:zhì sòng
  • 注 音:ㄓㄧˋ ㄙㄨㄙ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积压的讼案。 晋 陆机 《晋平西将军孝侯周处碑》:“转为 广汉 太守,郡多滞讼,有经三十年不决者, 处 立评其枉直。” 宋 苏舜钦 《火疏》:“古者决狱断滞讼,以平水旱,不用赦也。” 宋 俞文豹 《吹剑录外集》:“累年滞讼,决遣殆尽。”

  • 基本含义
    指诉讼案件长时间不能解决或进展缓慢。
  • 详细解释
    滞诉是由“滞”和“诉”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滞指停滞、缓慢,诉指诉讼、诉状。滞诉形容诉讼案件长时间不能解决或进展缓慢,双方争执不下的情况。
  • 使用场景
    滞诉常用于描述法律纠纷或诉讼案件长时间未能解决的情况。可以用于法律、社会等相关领域的讨论和写作中。
  • 故事起源
    滞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在古代,诉讼案件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审理过程,有时甚至需要几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才能得到解决。因此,人们用“滞诉”来形容这种缓慢的司法程序。
  • 成语结构
    滞诉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声成语,其中“滞”是第三声,而“诉”是第四声。
  • 例句
    1. 这个案件已经滞诉多年,双方仍未达成一致。2. 由于滞诉,许多纠纷无法及时解决,给当事人带来了很大的困扰。3. 法院将采取措施加快滞诉案件的审理进程。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满是泥潭的法庭,案件被拖延了很久,无法前进,从而形成了“滞诉”的形象。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法律词汇和成语,了解更多与法律和司法体系相关的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个案件已经滞诉很久了,让人很焦急。2. 初中生:滞诉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需要改革法律程序来加速解决纠纷。3. 高中生:滞诉会给当事人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需要加强司法改革来提高效率。4. 大学生:滞诉是司法体系中的一大难题,需要通过改革来提高司法效率和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