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朔
zhēng shuò
  • 拼 音:zhēng shuò
  • 注 音:ㄓㄥ ㄕㄨㄛ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正朔 zhēngshuò
    (1) [the first day of lunar year]∶一年中的第一天,即农历正月初一
    (2) [new calendar promulgated by the emperor]∶帝王新颁的历法
    定正朔

  • 详细解释

    (1).谓帝王新颁的历法。古代帝王易姓受命,必改正朔;故 夏 、 殷 、 周 、 秦 及 汉 初的正朔各不相同。自 汉武帝 后,直至现今的农历,都用 夏 制,即以建寅之月为岁首。《礼记·大传》:“改正朔,易服色。” 孔颖达 疏:“改正朔者,正,谓年始;朔,谓月初,言王者得政示从我始,改故用新,随寅丑子所损也。 周 子、 殷 丑, 夏 寅,是改正也; 周 半夜、 殷 鸡鸣、 夏 平旦,是易朔也。”《史记·历书》:“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 三国 蜀 雍闿 《答严》:“今天下鼎立,正朔有三。”《北齐书·文襄帝纪》:“去危就安,今归正朔。”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 匈奴 奉 汉 正朔, 匈奴 便成为统一的多民族的 中国 的一部分。”
    (2).农历正月初一。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大内》:“每遇大礼,车驾斋宿,及正朔朝会於此殿。”

  • 基本含义
    指正统的宗教、道德、法律等规范和准则。
  • 详细解释
    正朔一词源于古代宗教中对时间的规定,后来引申为遵守正统规范和准则的意思。在宗教方面,正朔是指宗教仪式和节日的准确时间,也代表着宗教的正统性。在社会生活中,正朔指的是遵循正规、合法、公正的准则和法律。这个成语强调了坚持正统规范的重要性,不仅在宗教信仰中,也在道德行为和法律遵守方面都有应用。
  • 使用场景
    正朔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或组织严格遵守规范和准则,不偏离正道。在工作场所,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公司或组织遵守法律法规,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在学术界,正朔可以指代一个学者或研究机构遵循学术规范,不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此外,正朔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言行正直。
  • 故事起源
    正朔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中国的宗教仪式中,用来指代宗教节日的准确时间。后来,这个词逐渐引申为遵守正统规范和准则的意义。故事起源不太清楚,但与中国古代宗教和礼仪有关。
  • 成语结构
    正朔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 例句
    1. 他一直坚持正朔,从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2. 这家公司一直遵循正朔,不做任何虚假宣传。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穿着正装,站在一排整齐的树木旁边,这个场景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意义和形象。
  • 延伸学习
    可以深入学习中国古代宗教和礼仪的历史,了解正朔在宗教仪式中的具体含义和应用。同时,也可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正经八百”、“正直无私”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遵守学校的规定,保持正朔的行为。2. 初中生: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遵守学校的纪律,保持正朔的学习态度。3. 高中生:在高考前,我们要遵循正规的备考方法,保持正朔的学习状态。4. 大学生:作为大学生,我们要遵守学术道德,保持正朔的研究态度。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们要遵循公司的规章制度,保持正朔的职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