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理
zōng lǐ
  • 拼 音:zōng lǐ
  • 注 音:ㄗㄨㄙ ㄌㄧ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总揽;管理。《三国志·魏志·程昱传》:“今外有公卿将校总统诸署,内有侍中尚书综理万几。” 宋 苏轼 《德威堂铭》序:“其综理庶务,酬酢事物,虽精练少年有不如。”《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使君广有家私,岂能一一综理?” 清 刘大櫆 《吴节妇传》:“ 吴君 综理贾业,能扩而光之使日大。”
    (2).整理。 唐 刘知几 《史通·古今正史》:“ 固 后坐 竇氏 事,卒于 洛阳 狱,书颇散乱,莫能综理。”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三章:“故谓若欲综理已出一切经典,自知非一人所能为。”

  • 基本含义
    将各种不同的事物或观点合理地综合、整理、处理。
  • 详细解释
    综理是由“综合”和“理顺”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它指的是将各种不同的事物或观点合理地综合、整理、处理,使其达到一个较为完美的状态。这个成语强调整理和梳理的过程,并且强调要达到一个合理、有序的结果。
  • 使用场景
    综理这个成语常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对事物进行全面思考和处理的能力。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处理问题时能够兼顾各个方面的利益,做出合理的决策。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都可以使用。
  • 故事起源
    综理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故事中,齐国有个官员叫史鱼,他非常聪明但是性格急躁。有一天,他在处理一件事情时,因为没有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导致结果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襄公见状,就对他说:“你应该学会综合理顺各个方面的事情,不能只看到一个方面。”从此以后,人们就用“综理”来形容一个人在处理事情时要全面思考、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
  • 成语结构
    综理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综”和动词“理”组成。其中,“综”表示综合,整理各个方面的事物;“理”表示理顺,使其达到一个合理、有序的状态。
  • 例句
    1. 他在团队中负责综理各种观点,以便做出明智的决策。2. 这本书综理了各个学派的观点,对于学习这个领域非常有帮助。
  • 记忆技巧
    可以将“综理”分解为“综合”和“理顺”两个词,通过这两个词来记忆。综合表示整合各个方面的事物,理顺表示使其达到一个合理、有序的状态。
  • 延伸学习
    想要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综理这个成语,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章、书籍,了解综理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实践。同时,也可以通过与他人讨论、分享自己的综理经验来提升自己的综理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综理各科的知识,这样学起来更有条理。2. 初中生:老师教我们要学会综理各种观点,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3. 高中生:在写作文时,要把各种观点综理起来,才能写出有说服力的文章。4. 大学生:在进行科研时,我们需要综理各种文献和数据,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