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违
yī wéi
  • 拼 音:yī wéi
  • 注 音:ㄧ ㄨㄟ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迟疑。 汉 刘向 《九叹·离世》:“余思旧邦,心依违兮。” 明 马愈 《马氏日抄·徐尚书》:“妇依违未应,公色愈厉,起解驴欲行。”
    (2).谓模棱两可。《公羊传·襄公二年》“ 齐姜 与 繆姜 ,则未知其为 宣 夫人与? 成 夫人与” 汉 何休 注:“ 齐姜 者, 宣公 夫人;九年 繆姜 者, 成公 夫人也。传家依违者, 襄公 服 繆姜 丧未踰年,亲自伐 郑 ,有恶,故传从内义,不正言也。”
    (3).依顺;依仗。《宋书·郑鲜之传》:“﹝ 高祖 ﹞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言论,人皆依违之,不敢难也。”《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三年》:“此国之大事,宜君臣各尽所见,勿以朕先言而依违於前,同异於后也。” 明 陈汝元 《金莲记·焚券》:“此辈依违权势,贼害忠良。”
    (4).形容乐声抑扬动听。《文选·曹植<七启>》:“飞声激尘,依违厉响。” 刘良 注:“依违,乍合乍离也。”

  • 基本含义
    依照或遵循,违背或违反
  • 详细解释
    指根据规定或约定,按照一定的方式行事,或者违背规定、违反约定而行事。
  • 使用场景
    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在行事时,或者对待事物时,有时会遵循规定或约定,有时会违背规定或约定。
  • 故事起源
    《左传·成公十年》:“依违,谓依法行事,违背法度。”这句话出自《左传》,意思是依照法律行事,违背法律。后来,人们引申出“依违”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们在行事时的遵循和违背。
  • 成语结构
    成语“依违”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依”为动词,表示依照、遵循;“违”为动词,表示违背、违反。
  • 例句
    1. 他在工作中始终依违公司的规定行事。2. 这个项目依违了我们的预期,结果并不如我们所希望的那样。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依”理解为“依照”或“遵循”,将“违”理解为“违背”或“违反”,来帮助记忆该成语的基本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依违”相关的成语或词语,例如“依法办事”、“违法乱纪”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依违老师的规定,按时完成作业。2. 初中生:他依违了学校的纪律,迟到了很多次。3. 高中生:政府部门应该依违法律法规,为人民服务。4. 大学生:我们不能依违传统观念,应该开放思维,接受新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