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脉
dì mài
  • 拼 音:dì mài
  • 注 音:ㄉㄧˋ ㄇㄞ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地脉 dìmài
    [geographical position] 迷信的人讲风水时描述地形好坏时的用词

  • 详细解释

    亦作“ 地脉 ”。1.指地的脉络;地势。《史记·蒙恬列传》:“起 临洮 属之 辽东 ,城壍万餘里,此其中不能无絶地脉哉?此乃 恬 之罪也。” 唐 孟浩然 《送吴宣从事》诗:“旌旆边庭去,山川地脉分。” 宋 丁开 《漂泊岳阳遇张中行晚宿君山联句》:“元气无根株,地脉有断絶。日月互吞吐,云雾自生灭。”《三国演义》第一一三回:“ 邓艾 先度了地脉,故留 蜀 兵下寨之地;地中自 祁山 寨直至 蜀 寨,早挖了地道,待 蜀 兵至时,於中取事。”
    (2).指地下水。 唐 孟云卿 《放歌行》:“地脉日夜流,天衣有时扫。”《西游记》第二八回:“烟波荡荡接天河,巨浪悠悠通地脉。” 清 吴伟业 《黄河》诗:“河流天上改,地脉水中来。”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地脉互流通,出泉歧路各。”
    (3).地中穴道。《北堂书钞》卷一五八引 晋 周处 《风土记》:“ 太湖 中有 包山 ,山下有洞穴,潜行地中无所不通,谓之 洞庭 地脉者也。”
    (4).旧时迷信风水者谓地形好坏。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天地·天目山》:“ 天目山 前水嚙磯,天心地脉露危机。” 康濯 《三面宝镜》:“ 王老殿 ,五十多岁。早年间当过看地脉说风水的阴阳先生。”
    见“ 地脉 ”。

  • 基本含义
    指大地的脉络,比喻国家的根本或家族的根基。
  • 详细解释
    地脉一词源于《左传·昭公三十年》,原指大地的脉络,后来引申为国家的根本或家族的根基。它形象地比喻一个国家或家族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意味着国家或家族的命脉所在。
  • 使用场景
    地脉常用于形容国家、家族或组织的根基和命运,可以用来描述一个国家或家族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在政治、历史或家族传承等方面的讨论中经常出现。
  • 故事起源
    地脉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三十年》中,其中记载了齐国昭公在位期间,为了巩固国家的基业,他下令修建水利工程,以保障国家的农业生产。昭公说:“地有脉络,国家有根本。”意思是说,国家的命脉就像大地的脉络一样,需要得到保护和加强。
  • 成语结构
    地脉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地”表示大地,指代国家或家族的基础;“脉”表示脉络,比喻命脉所在。
  • 例句
    1. 这座桥是连接两个城市的地脉。2.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地脉,没有良好的教育,国家的未来就会岌岌可危。
  • 记忆技巧
    可以将“地脉”这个成语与大地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大地上脉络纵横,象征着国家或家族的基础和命脉。可以通过绘制一幅图像,将“地脉”与大地和脉络联系在一起,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中国历史或政治感兴趣,可以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国家建设和家族传承的故事,深入理解“地脉”这个成语的含义和使用场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国的长城是中华民族的地脉,我们应该珍惜它。2. 初中生:家庭是一个人的地脉,家人的支持是我前进的动力。3. 高中生:大学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地脉,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