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吏
xún lì
  • 拼 音:xún lì
  • 注 音:ㄒㄩㄣˊ ㄌ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守法循理的官吏。《史记·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作《循吏列传》第五十九。” 唐 张说 《奉和赐崔日知》诗:“明主徵循吏,何年下凤凰?”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文说·史体因革》:“传之为体,大抵记公卿之行事, 迁 始传《循吏》, 晋 曰《良吏》。”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袁随园》:“平心而论,其为宰时,清勤明快,无愧循吏。” 章炳麟 《訄书·通法》:“一郡之吏,无虑千人,皆承流修职,故举事易而循吏多。”

  • 基本含义
    指忠诚、勤勉、廉洁的官员。
  • 详细解释
    循吏一词由“循”和“吏”两个字组成。其中,“循”意为遵循、依照,表示官员要按照法规和职责去行事;“吏”指官员,表示这是一种关于官员的描述。循吏这个成语形容一个官员忠诚、勤勉、廉洁,恪守职责,不徇私情。
  • 使用场景
    循吏一词多用于形容官员的品质和行为,可以用于表扬官员的廉洁和勤勉,也可以用于对官员的期望和要求。
  • 故事起源
    循吏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其中记载了荀卿在担任官员时,以廉洁、勤勉的作风为人民做出了很多贡献,被赞为循吏。后来,循吏成为了表扬官员的一种称谓和评价。
  • 成语结构
    循吏是一个名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1. 他一直以循吏的形象示人,深受人民的敬重。2. 这位官员以循吏为信条,一直为人民服务。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循吏”分解为“循”和“吏”,并联想“循”为遵循、依照,“吏”为官员,从而记忆其基本含义为忠诚、勤勉、廉洁的官员。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官员、廉洁、勤勉等相关的成语,如“廉洁奉公”、“忠诚耿耿”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向循吏学习,做一个遵守规则的好学生。2. 初中生:官员应该像循吏一样,为人民负责,不贪污受贿。3. 高中生:在现实社会中,循吏的形象仍然是我们对官员的期望和要求。4. 大学生:只有充满循吏精神的官员,才能真正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