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覆
yú fù
  • 拼 音:yú fù
  • 注 音:ㄧㄩˊ ㄈㄨ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犹盂安。 宋 王禹偁 《北狄来朝颂》:“师如时雨,人解倒悬。仗至仁而伐不仁,八紘盂覆;去无道而就有道,兆民子来。” 宋 王禹偁 《谕交趾文》:“今兹圣朝,盂覆万国,太平之业,亦既成矣。”参见“ 盂安 ”。

  • 基本含义
    指行为或言论过于放肆、无礼。
  • 详细解释
    盂覆是由“盂”和“覆”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盂”指的是古代用来盛水或盛物的器皿,而“覆”则表示覆盖、倒置的意思。盂覆形容行为或言论过于放肆、无礼,类似于将盛满水的盂倒扣,水洒出来,显得不合礼节、失去控制。
  • 使用场景
    盂覆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的行为或言论不合适、无礼,通常用于批评他人的行为不得体或不符合社会道德准则的情况下。在正式场合、社交场合或者与长辈交往时,我们应该注意言行举止,避免盂覆的行为。
  • 故事起源
    盂覆的故事起源于《左传·宣公十二年》。当时,齐国的宣公想要与晋国的文公结为亲家,于是派遣使者前往晋国。然而,使者在晋国的宴会上酒后失言,无礼地批评了晋国的政治制度。晋国文公听闻后感到非常愤怒,决定取消与齐国的婚事。此事被称为“盂覆之辱”,意味着行为失礼、无法挽回的丢脸。
  • 成语结构
    盂覆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盂”作为主语,表示行为的主体,而“覆”作为宾语,表示行为的对象。
  • 例句
    1. 他在会议上的言论盂覆了他的形象。2. 这个小孩的行为举止太盂覆了,需要加以教育。3. 她的无礼举止让人觉得很盂覆,完全没有家教。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盂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盛满水的盂被倒扣,水洒出来的场景,从而形象地记住盂覆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礼仪、行为规范相关的成语,如“失礼”,“失态”,“言过其实”等,以丰富词汇量,并提高对社交场合中适当行为的认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行为太盂覆了,老师批评了他。2. 初中生:班里有个同学在课堂上说了一些盂覆的话,被老师批评了。3. 高中生:这个学生在校园里的行为举止太盂覆了,需要加以纪律教育。4. 大学生:在正式场合,我们要避免盂覆的言行,保持良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