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泄
xiè xiè
  • 拼 音:xiè xiè
  • 注 音:ㄒㄧㄝ ˋ ㄒㄧㄝ 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和乐貌。《左传·隐公元年》:“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 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 杜预 注:“洩洩,舒散也。” 杨伯峻 注:“洩本作泄,今作洩者,盖仍《唐石经》避 唐太宗 李世民 讳改。《金泽文库》本作泄。”《文选·张衡<思玄赋>》:“聆广乐之九奏兮,展洩洩以肜肜。”旧注:“洩洩肜肜,皆乐貌。”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 王粲 《赠杨德祖》诗云:‘我君饯之,其乐洩洩。’”
    (2).舒徐貌。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内有 成山 ,衝出此险道,洩洩宵行至 威海卫 所,开泊 刘公岛 。”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阿樨》:“明知弟幼弱,不加防护,任其独行,不饱豺虎,必遭颠坠。汝虑我死后,数亩山田,不能独受,故幸灾乐祸,洩洩独归耶?”
    (3).飞翔貌。《文选·木华〈海赋〉》:“羣飞侣浴,戏广浮深。翔雾连轩,洩洩淫淫。” 李善 注:“洩洩淫淫,飞翔之貌。”一说沉浮貌。见 张铣 注。
    (4).任风貌。《文选·木华<海赋>》:“於是舟人渔子,徂南极东……或掣掣洩洩於裸人之国,或汎汎悠悠於黑齿之邦。” 李善 注:“掣掣洩洩,任风之皃。”
    (1).鼓翼貌。一说缓飞貌。《诗·邶风·雄雉》:“雄雉于飞,泄泄其羽。” 毛 传:“雄雉见雌雉飞,而鼓其翼泄泄然。” 朱熹 集传:“泄泄,飞之缓也。”
    (2).闲散自得貌;和乐貌。《诗·魏风·十亩之间》:“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 朱熹 集传:“泄泄,犹闲闲也。”《诗·魏风·十亩之间》:“桑者闲闲兮。” 朱熹 集传:“闲闲,往来者自得之貌。” 晋 夏侯湛 《猎兔赋》:“盘紆游田,其乐泄泄。”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一》:“思及此而犹泄泄于民上者,非人心也。”
    (3).弛缓;懈怠。《诗·大雅·板》:“天之方蹶,无然泄泄。” 朱熹 集传:“泄泄,犹沓沓也;盖弛缓之意。”《明史·方从哲传》:“四十六年四月,大 清 兵克 抚顺 ,朝野震惊。帝初颇忧惧,章奏时下,不数月泄泄如故。” 清 钱谦益 《跋〈董侍郎文集〉》:“今之边镇,只恃一 辽 ,一旦有事,内虚外弱…… 金 再举而 宋 虏者,以不听 李纲 ,散遣勤王诸将之故,今可泄泄不早为之所乎?” 清 林则徐 《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餉之银。”一说竞进貌。见《诗·大雅·板》 孔颖达 疏。或说多言。见《说文·口部》“呭”和《言部》“詍”。

  • 基本含义
    形容事物数量稀少、不充足。
  • 详细解释
    泄泄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形容事物数量很少,不足够。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数量不多、不足以满足需求的情况。它可以用来形容物品、资源、人员等的数量不足,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种情况或状态的不完备。
  • 使用场景
    泄泄这个成语常常用于描述某种不足的情况。例如,当某种物品在市场上供应不足时,可以说市场上的货物泄泄;当某个团队人手不足以完成工作时,可以说团队人员泄泄。此外,泄泄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种情况或状态的不完备,例如可以说某个计划还只是泄泄之谈,表示计划还没有具体实施的意思。
  • 故事起源
    关于泄泄的起源故事并不明确,但在古代文献中有很多使用这个成语的记录。这个成语的意义和用法也与古代社会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生产力低下等原因,很多物品都很稀缺,人们经常面临物资不足的情况。因此,泄泄成为了形容这种情况的一个常用词语。
  • 成语结构
    成语泄泄由两个相同的“泄”字组成,表示数量稀少、不充足的意思。
  • 例句
    1. 市场上的货物泄泄,很难满足需求。2. 公司的人员泄泄,需要招聘更多的员工。3. 这个计划还只是泄泄之谈,还没有具体实施的计划。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泄泄”与“稀稀”相对应来记忆这个成语。两个相同的“泄”字表示稀少、不充足,与“稀稀”相对应,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泄泄相关的成语,例如“稀世之宝”、“不足为奇”等,来扩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零花钱泄泄,买不到我想要的玩具。2. 初中生:这个学校的图书馆书籍泄泄,需要购买更多的图书。3. 高中生:这个地区的水资源泄泄,需要加强节约用水的意识。4. 大学生:我所在的实验室人员泄泄,需要招聘更多的研究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