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候
fú hòu
  • 拼 音:fú hòu
  • 注 音:ㄈㄨˊ ㄏㄡ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俯伏等候。下对上的敬词。《秦併六国平话》卷上:“有 韩国 使命见在朝门下,愿见吾王,未敢擅便,伏候圣旨。”

  • 基本含义
    等待时机,暗中观察,不动声色。
  • 详细解释
    伏候是指在某种情况下等待时机,通过暗中观察和保持沉默不动声色的方式来采取行动。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某种机会或境遇出现之前,保持警觉并做好准备,以便抓住时机。
  • 使用场景
    伏候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中等待时机,不急于行动,而是借助观察和沉默的方式来积累信息和做好准备。可以用于描述一些需要等待时机的策略、战略或行动。
  • 故事起源
    伏候这个成语源自《左传·昭公十五年》,原文是“伏而后动”。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国君昭公决定要攻打晋国,他让大臣们提出攻打晋国的计划。大臣们纷纷提出自己的意见,但昭公都没有采纳。最后,昭公听取了名臣管仲的意见,管仲说:“伏而后动。”他的意思是要等待时机,做好准备,然后再采取行动。昭公接受了管仲的建议,最终成功攻打了晋国。
  • 成语结构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前一个字是“伏”,意为等待;后一个字是“候”,意为时机。两个字合在一起,表示等待时机。
  • 例句
    1.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我们要学会伏候时机,抓住合适的机会。2. 他不是急于行动的人,而是喜欢伏候,等待最佳时机。3. 在面对困难时,我们应该伏候,寻找最好的解决方法。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伏”字联想为躲藏、隐藏的动作,将“候”字联想为等待、时机的含义,来帮助记忆。同时,可以通过将成语应用于实际场景,例如想象自己在森林中伏候猎物,等待合适的时机进行行动,来加深记忆。
  •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等待时机相关的成语,例如“守株待兔”、“时机已到”等,以丰富词汇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在比赛中伏候时机,最后一跃而起,取得了第一名。初中生:在学习中,我们要学会伏候,等待合适的时机来提问和解答问题。高中生: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伏候时机,抓住机会实现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