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二
yuán èr
  • 拼 音:yuán èr
  • 注 音:ㄧㄨㄢˊ ㄦ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元年二年。 汉 王充 《论衡·恢国》:“ 孝明 天崩,今上嗣位,元二之间,嘉德流布,三年 零陵 生芝草五本,四年甘露降五县,五年芝復生,六年黄龙现。大小凡八。”
    (2).古代术数语。谓一元之中,有天地二厄,即阳九与百六。后因以指灾年,厄运。《金石萃编·汉司隶校尉杨孟文颂》:“中遭元二,西 夷 虐残,桥梁断絶。”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丙午丁未》:“按阳九、百六,元二之説,自 汉 以来即有之。而丙午丁未,为国家厄会,则其説实创自 宋 人。”

  • 基本含义
    指事物的本质或真相。
  • 详细解释
    元二是一个古代的成语,其中“元”指的是最初的、根本的意思,“二”则表示第二个,有次要的含义。元二的基本含义是指事物的本质或真相。它强调了事物表面现象与内在本质之间的区别,敦促人们要深入思考,去了解事物的本质和真相。
  • 使用场景
    元二这个成语常用于提醒人们要认识事物的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看问题很深刻,能够看透事物的本质或真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元二来表达对某个问题或者现象的深刻理解。
  • 故事起源
    关于元二成语的具体故事起源已经无从考究,但它作为一个古代成语,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元二这个成语的出现,可能是因为古代人们对于思考和探索事物本质的重视,以及认识事物的真相的渴望。
  • 成语结构
    元二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
  • 例句
    1. 他能够看透问题的本质,真是个元二的人。2. 在处理问题时,我们要善于从表面现象中区分出事物的元二。
  • 记忆技巧
    要记忆元二这个成语,可以将“元”字理解为“源头”,而“二”字理解为“次要”。这样,我们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元二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关于思考和认识事物本质的成语,如“洞若观火”、“洞察一切”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学会看人的本质,不要只看表面,这就是元二的道理。2. 初中生:写作文要抓住主题,要看透问题的本质,不要只停留在表面,要有元二的思维。3. 高中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思考问题的本质,要有元二的眼光。4. 大学生:在解决社会问题时,我们需要深入思考,探索问题的本质,要有元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