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府
yì fǔ
  • 拼 音:yì fǔ
  • 注 音:ㄧˋ ㄈㄨ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义理之府藏。常指《诗》《书》而言。《左传·僖公二十七年》:“《诗》《书》,义之府也。” 南朝 梁元帝 《侍中吴平光侯墓志》:“学兼义府,谈均理窟。”

  • 基本含义
    指能够公正判决争议、维护公平正义的机构或人员。
  • 详细解释
    义府原指官员所在的衙门,后来泛指司法机构和执法人员。成语义府表示能够公正、公平地处理事务,维护正义和法律的机构或人员。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公正、公平的司法机构、法官、检察官等。也可用来形容具备公正判断能力的人。
  • 故事起源
    《史记·司马迁列传》记载,战国时期,秦国宰相李斯为了使秦国变法能够推行,派人到各地寻找有法律天分的人才。有一天,李斯听说有一个人在一次纠纷中能够公正判决,便派人去找他。当人们问他如何判断,他说:“我只是按照法律来判决,不偏袒任何一方。”李斯听后大为赞赏,称他为“义府”,并将他推荐给秦王。从此,“义府”一词成为形容能够公正判决的机构或人员的成语。
  • 成语结构
    主谓结构,主语为“义府”。
  • 例句
    1. 法院是一个公正的义府,能够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2. 他作为一名检察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有担当的义府。
  • 记忆技巧
    可以将“义府”理解为“公正的法庭”,通过形象化的记忆,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义。
  • 延伸学习
    了解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发展和演变,以及现代司法机构的组织和职责,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义府”这个成语的含义和使用场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法官是一个公正的义府,能够帮助人们解决纠纷。2. 初中生:作为一名检察官,我将来要做一个有担当的义府,为社会维护公平正义。3. 高中生:了解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义府在中国古代司法制度中的重要地位,这对于我们认识社会发展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