缨縻
yīng mí
  • 拼 音:yīng mí
  • 注 音:ㄧㄥ ㄇㄧ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拘系。《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屈膝厥角,请受缨縻。” 张铣 注:“缨、縻,皆係也,言请受国家拘係以输贡赋也。”

  • 基本含义
    指通过牵引、拴系等方式将物体连接在一起。
  • 详细解释
    缨縻是一个古代成语,由“缨”和“縻”两个字组成。缨指的是连接在帽子后面的带子,縻指的是系在马嚼子上的绳子。这个成语比喻通过牵引、拴系等方式将物体连接在一起,形成紧密的关系。
  • 使用场景
    缨縻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紧密、密切。可以用在朋友、亲人、合作伙伴等关系的描述中。
  • 故事起源
    缨縻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故事讲述了项羽在与刘邦对峙时,刘邦派人送给项羽一顶绿缨縻帽。项羽戴上帽子后,觉得非常舒适,于是与刘邦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后来,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紧密、密切。
  • 成语结构
    缨縻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其他结构。
  • 例句
    1. 他们之间的友谊像缨縻一样紧密。2. 这个团队的成员之间缨縻着共同的目标和信任。
  • 记忆技巧
    可以将“缨縻”这个词语与帽子上的缨和马嚼子上的縻绳子联系起来。通过想象帽子和马嚼子上的绳子牵引、拴系物体的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人际关系、合作等相关的成语,如“心心相印”、“同舟共济”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和我的朋友之间的友谊像缨縻一样紧密。2. 初中生:团队合作需要成员之间缨縻着共同的目标和信任。3. 高中生:他们之间的感情缨縻在多年的相处中逐渐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