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囊
yí náng
  • 拼 音:yí náng
  • 注 音:ㄧˊ ㄧˊ ㄧ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隋 代御史中丞前,仪卫所执,接受弹章、诉辞的袋子。《隋书·百官志上》:“其尚书令、僕、御史中丞,各给威仪十人。其八人武冠絳韝,执青仪囊在前。囊题曰:‘宜官吉’,以受辞诉。一人緗衣,执鞭杖,依列行,七人唱呼入殿,引喤至阶。一人执仪囊,不喤。”

  • 基本含义
    指外表光鲜,内里空虚的人。
  • 详细解释
    仪囊由“仪”和“囊”两个字组成,其中“仪”指的是外表、表面,而“囊”指的是袋子、容器。仪囊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了外表看起来光鲜亮丽,但内心却是空虚无实的人。它用来形容那些只注重外表,缺乏真实内涵和才华的人。
  • 使用场景
    仪囊一词常用于贬义,用来批评那些只注重外在形式,而忽视内在品质的人。它可以用来形容那些虚伪、浮躁、虚荣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那些表面功夫做得很好,但实际能力不足的人。在社交场合中,可以用仪囊来形容那些只顾面子,不重实质的人。
  • 故事起源
    《庄子·齐物论》中有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将自己的内脏器官都取出来,仅保留了外表,然后将自己装进袋子里。这个故事形象地描绘了一个只重视外表的人,也就是仪囊的寓意。
  • 成语结构
    主语 + 是 + 仪囊
  • 例句
    1. 他外表光鲜,但实际上是个仪囊。2. 这个人只注重外表,内心却是空虚的仪囊。3. 别看他穿得很时髦,其实是个仪囊一枚。
  • 记忆技巧
    可以将仪囊想象成一个华丽的袋子,里面装的却是空气。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我们记住仪囊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除了仪囊,还有一些相关的成语可以进行学习,如“外强中干”、“表里不一”等。通过学习这些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仪囊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虽然穿得很漂亮,但是我觉得他是个仪囊。2. 初中生:这个明星只会装酷,其实是个仪囊。3. 高中生:我不喜欢那个女生,她太仪囊了,一点内涵都没有。4. 大学生:那个政客一直在做表面文章,完全是个仪囊。5. 成年人:不要被他的外表迷惑了,他其实是个仪囊。希望这个关于“仪囊”的学习指南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