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状
zhāo zhuàng
  • 拼 音:zhāo zhuàng
  • 注 音:ㄓㄠ ㄓㄨㄤ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罪犯招供的文字记录。《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当下读了招状,大牢内取出二人来,当厅判一个‘斩’字,一个‘剐’字,押赴市曹行刑示众。”《水浒传》第三九回:“ 蔡九知府 明取了招状,将一面二十五斤死囚枷枷了,推放大牢里收禁。”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问拟馀论》:“问拟罪案,止以初招为主,招状又以口供为主。”

  • 基本含义
    招状是指法院或官府发出的传票或诉状,也可指被告传唤到法庭接受审判。
  • 详细解释
    招状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招呼的状况”,指的是法院或官府向被告发出的传票或诉状。招状是司法机关通知被告出庭应诉的法律文书,代表了法律程序的开始,也意味着被告需要面对法律的审判和责任。
  • 使用场景
    招状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被告接到法院传票或诉状的情景。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因违法或犯罪行为而被告上法庭的情况,也可以用来比喻某人面对困难或挑战时无法逃避的局面。
  • 故事起源
    招状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在古代,法院或官府为了传唤被告出庭应诉,会发出一份正式的文书,即招状。招状通常由法官或官员亲自签发,上面详细列出了被告的姓名、罪名以及出庭时间和地点等信息,被告接到招状后就必须按照指示前往法庭接受审判。
  • 成语结构
    招状这个成语属于动宾结构,其中“招”是动词,表示发出通知或传唤的意思,“状”是名词,表示法律文书或诉状。
  • 例句
    1. 他因涉嫌盗窃被警方发出了招状,不得不接受法庭审判。2. 这个公司因为违反了法律规定,被工商部门发出了招状,必须接受处罚。
  • 记忆技巧
    可以将“招状”这个成语与法庭审判的场景联系起来,想象自己接到了法院的传票,需要去应对法律的审判和责任。可以通过制作关于法庭和审判的场景卡片或故事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
  •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与法律和司法相关的成语和法律常识,了解法院的组织结构和审判程序等内容,以增加对招状这个成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因为捡了别人的钱包,被老师发出了招状,要去校长办公室接受处罚。2. 初中生:小红因为在考试中作弊被班主任发出了招状,不得不去面对学校的纪律委员会。3. 高中生:小王因为酒驾被交警发出了招状,必须去法院接受法律的审判。4. 大学生:小李因为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被对方律师发出了招状,需要到法庭解决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