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否
zhōng fǒu
  • 拼 音:zhōng fǒu
  • 注 音:ㄓㄨㄙ ㄈㄡ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中道衰落。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长短句》引无名氏《和东坡赤壁》:“炎精中否,叹人材委靡,都无英物。”

  • 基本含义
    表示是否、对错、对立等意思。
  • 详细解释
    中,表示中间、居中;否,表示否定、不对。中否表示是否、对错、对立等意思。
  • 使用场景
    常用于正面否定或反驳对方观点的场合。
  • 故事起源
    据说,这个成语最早出自《礼记·礼运篇》。相传,春秋时期,鲁国有位叫子产的贤臣,他对于君主的权力有着独特的见解。他认为,君主的权力应该是有限的,不能过度干涉百姓的生活。于是,他提出了“中否之说”,即君主应该在中间地位,既不过度干涉百姓的权益,也不过度放纵百姓的行为。这种观点一度得到了鲁国君主的认同。
  • 成语结构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中和否。
  • 例句
    1. 他的观点既中肯又有道理,我完全同意。2. 你的说法完全是中否的,没有任何依据。
  • 记忆技巧
    可以将“中否”与“中间”、“对错”等词语联系起来记忆,帮助理解其基本含义。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权力、政治相关的成语,如“得失相当”、“明哲保身”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中否?2. 初中生:在这个争论中,他的观点完全是中否的。3. 高中生: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是简单的中否,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