郢曲
yǐng qǔ
  • 拼 音:yǐng qǔ
  • 注 音:ㄧㄥˇ ㄑㄩ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战国 楚 宋玉 《对楚王问》:“客有歌于 郢中 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而和者数人而已。”后以“郢曲”泛指乐曲。 南朝 宋 鲍照 《翫月城西门廨中》诗:“ 蜀 琴抽《白雪》, 郢 曲发《阳春》。” 唐 元稹 《赋得春雪映早梅》诗:“ 郢 曲琴空奏, 羌 音笛自哀。” 明 李东阳 《孙司徒馈雪酒》诗:“ 晋 书光忆贫时映, 郢 曲歌传醉后声。” 清 周弘 《己未二月二日午门听宣岳州大捷遇雪恭纪》诗:“朱鷺鐃歌翻 郢 曲,玉龙银甲洒春城。”

  • 基本含义
    郢曲指的是楚国的一种音乐曲调,也用来比喻言辞华丽而不实际的文章或言辞。
  • 详细解释
    郢曲源自中国古代楚国的音乐,是一种婉转动听的曲调。后来,这个词语被引申为比喻言辞华丽却缺乏实质内容的文章或言辞。使用郢曲这个比喻,是希望形容某种表达方式过于华丽而忽略了实际的问题或核心内容。
  • 使用场景
    郢曲一词常用于文学作品、演讲、评论等领域,用以批评那些华丽但缺乏实质的文章或言辞。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言辞过于花哨而不切实际。
  • 故事起源
    郢曲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楚国的音乐。楚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国家,以其音乐和文化而闻名。郢曲作为楚国的一种音乐曲调,因其婉转动听而被人称颂。后来,人们将郢曲这个词语引申为比喻华丽但缺乏实质的文章或言辞。
  • 成语结构
    郢曲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1. 他的演讲充满了郢曲,听起来很美,但实际上没有什么实质内容。2. 这篇文章用了很多华丽的辞藻,但却缺乏实际的论证,完全是一篇郢曲之作。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郢曲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演奏一首华丽的乐曲,但这首乐曲缺乏实质的旋律和情感。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你记住郢曲的基本含义。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中国古代音乐或楚国文化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楚国的音乐和文化。此外,你还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比如“花言巧语”、“虚伪”等,来扩展你的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作文写得太郢曲了,没有实际的观点。2. 初中生:老师的演讲听起来很郢曲,没有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3. 高中生:这篇文章的论证过于郢曲,没有实际的证据支持。4. 大学生:这个政治演讲充满了郢曲,没有真正回答问题。希望这个学习指南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郢曲”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