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方
zhū fāng
  • 拼 音:zhū fāng
  • 注 音:ㄓㄨ ㄈㄤ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 春秋 时 吴 地名。治所在今 江苏省 丹徒县 东南。《左传·昭公四年》:“秋七月, 楚子 以诸侯伐 吴 ……使 屈申 围 朱方 。” 杜预 注:“ 朱方 , 吴 邑。”《史记·吴太伯世家》:“ 王餘祭 三年, 齐 相 庆封 有罪,自 齐 来犇 吴 。 吴 予 庆封 朱方 之县,以为奉邑。” 裴駰 集解引《吴地记》:“ 朱方 , 秦 改曰 丹徒 。”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陵王墓下作》诗:“晓月发 云阳 ,落日次 朱方 。” 唐 萧颖士 《江有归舟三章并序》:“ 南条 北固 , 朱方 旧里。” 清 张一鸣 《登金山》诗:“ 白下 朱方 频战伐, 吴 头 楚 尾总云烟。”
    (2).指南方。 唐 皎然 《因游支硎寺寄邢端公》诗:“谴深辞紫禁,恩在副朱方。” 明 刘基 《梅颂》诗:“朱方之秀梅实硕兮,含章而贞受命独兮。”

  • 基本含义
    指朱砂方尺,用来比喻极其珍贵而稀少的东西。
  • 详细解释
    朱方是一个比喻性的成语,源自于古代朱砂方尺的稀少和珍贵。朱砂是一种红色的矿物,而方尺是一种用来测量的工具。因为朱砂稀少,所以制作朱砂方尺需要耗费大量的朱砂,因此朱方成为了代表极其珍贵而稀少的东西的象征。
  • 使用场景
    朱方常用于形容珍贵的事物或稀有的资源。可以用来形容珍贵的艺术品、稀有的天然资源、难得的机会等等。此外,也可以用来形容人才稀缺、难得一见的人才等。
  • 故事起源
    朱方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的一位文人袁桷。他曾经以朱方为题写了一篇文章,表达了对珍贵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这篇文章流传下来后,朱方逐渐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
  • 成语结构
    朱方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 例句
    1. 这幅画是一幅朱方之作,价值连城。2. 这是一块朱方的翡翠,非常稀有。3. 他是一位朱方的天才,难得一见。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朱砂方尺的珍贵和稀少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下朱砂方尺的红色和稀缺性,可以帮助你记住朱方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朱砂方尺在古代的使用和价值,以及朱砂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是一块朱方的宝石,非常漂亮。2. 初中生:这是一部朱方的小说,非常引人入胜。3. 高中生:他是一位朱方的天才,将来一定会有很大的成就。4. 大学生:这篇文章是一篇朱方之作,思想深刻,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