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荫
yú yīn
  • 拼 音:yú yīn
  • 注 音:ㄧㄩˊ ㄧㄣ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指树木枝叶广大的庇荫。 晋 陶潜 《桃花源诗》:“桑竹垂餘荫,菽稷随时艺。”
    (2).比喻前辈惠及子孙的恩泽。 明 吴承恩 《德寿齐荣颂》:“况我二三门下承餘荫而叨末光者,忝仕在近,能无激於衷哉!” 胡适 《<儿女英雄传>序》:“先生少席家世余荫,门第之盛,无有伦比。”
    (3).影响所及。 鲁迅 《南腔北调集·谈金圣叹》:“这余荫,就使有一批人,堕入了对于《红楼梦》之类,总在寻求伏线,挑剔破绽的泥塘。”

  • 基本含义
    余荫是指树木或高楼的阴影,也用来比喻前辈的恩泽或保护。
  • 详细解释
    余荫一词源自古代中国的园林文化,它形容树木或高楼的阴影所带来的凉爽和舒适。引申为比喻前辈的恩泽或保护,表示在前辈的庇护下,后辈能够享受到安宁和福利。
  • 使用场景
    余荫常用于形容受到前辈的庇护或恩惠,也可以用来表达对前辈的感激之情。此外,余荫还可以用来形容在困难时期得到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 故事起源
    余荫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唐代的《玉台新咏》一书中。据说,唐代有一位名叫杜审言的文人,他在一次游览园林时,看到一片大树的阴影下有一位老者正在休息。杜审言被这景象所感动,写下了“余荫临老者”的诗句,将余荫一词首次引入文学中,后来逐渐演变成为成语。
  • 成语结构
    主语+谓语+宾语
  • 例句
    1. 在他的余荫下,我们得以顺利完成了这个项目。2. 这家公司是由前辈创办的,我们现在正享受着他们的余荫。3. 我们应该感恩前辈的余荫,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
  • 记忆技巧
    可以联想余荫的意象,想象自己在炎热的夏天,躲在大树下的阴凉处享受清凉和舒适的感觉。或者想象自己得到前辈的帮助和庇护,感受到他们的关怀和恩泽。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园林文化和古代文学作品,了解余荫在其中的意义和象征。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在树下玩耍,感受到树的余荫。2. 初中生:老师是我们的余荫,帮助我们克服困难。3. 高中生:我非常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他们是我一生的余荫。4.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我得到了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他们是我学业上的余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