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和
xié hé
  • 拼 音:xié hé
  • 注 音:ㄒㄧㄝ ˊ ㄏㄜ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谐和 xiéhé
    [harmonic;concordant;harmonious] 各组成部分协调地相互联系在一起的

  • 近义词

    和谐、调和、协调

  • 英文翻译

    1.harmonious; concordant; accordant; harmonic

  • 详细解释

    亦作“ 谐龢 ”。1.调和;协调。《周礼·地官·调人》:“调人掌司万民之难而谐和之。” 晋 郭璞 《蜜蜂赋》:“百药须之以谐龢, 扁鹊 得之而术良。” 唐 崔致远 《谢加太尉表》:“臣伏以大司马之威权,百官所仰,上将军之法令,十道皆遵,岂唯整戢五兵,实在谐和七政。” 丁玲 《阿毛姑娘》第二章一:“只是那样慢慢的,含着微笑的一步一步,两种皮鞋谐和着响声往山上踱。”
    (2).和谐;和顺。 南朝 宋 谢惠连 《西陵遇风献康乐》诗:“萧条洲渚际,气色少谐和。”《旧唐书·方伎传·裴知古》:“金石谐和,当有吉庆之事。” 明 钱琦 《钱公良测语·治本》:“国之将兴也,百官有司貌若违异,而心则同於尽职;国之将亡也,百官有司貌若谐和,而心则各为竞进。”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九章:“大伙都思量 素芳 和 拴拴 不是谐和的夫妻。”
    见“ 谐和 ”。

  • 基本含义
    指事物之间相互协调、和谐一致。
  • 详细解释
    谐和意味着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谐、和睦。它强调各个因素之间的平衡和协调,以及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人际关系的和谐、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和顺等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音乐、绘画、文学等艺术作品中的和谐美。
  • 故事起源
    《汉书·艺文志》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说的是汉朝时期,有位叫刘向的文学家,他的文字流畅、音韵和谐,因此被誉为“文如其人”。他的文字传世至今,成为了后人学习的典范。这个故事也成为了“谐和”这个成语的起源。
  • 成语结构
    谐和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1. 他们家庭关系谐和,和睦相处。2. 这幅画的色彩搭配非常谐和,给人一种美的享受。3. 这个团队的合作非常谐和,工作效率很高。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谐和”两个字形象化,想象成两个和谐的音符或两个和谐的人手牵手,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谐和”相关的成语,如“和谐共处”、“和睦相处”等,以扩大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同学之间关系很谐和,经常一起玩耍。2. 初中生:我们班的学习氛围很谐和,大家互相帮助,共同进步。3. 高中生:社会需要和谐发展,各个阶层之间要有更多的理解和包容。4. 大学生:家庭的和谐是我追求的目标,我希望能够给父母带来更多的快乐和幸福。5. 成年人: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应该保持谐和,共同营造一个和睦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