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拼音:
拼音:
注 音:
繁体字:
奖项名称: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Sta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p Awards)
创办时间: 2000年
主办单位: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
奖项介绍
为了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国务院颁布《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设立下列国家科学技术奖:
(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二)国家自然科学奖;
(三)国家技术发明奖;
(四)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授予标准
国家设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委员会,负责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工作。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奖金数额由国务院规定。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由国务院颁发证书;这两个奖项不分等级。
其他三个奖项由国务院颁发证书和奖金,分为一、二等奖两个等级;对做出特别重大科学发现或者技术发明的公民,对完成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可以授予特等奖。
奖项名称: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创办时间: 2000年
主办单位: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
奖项介绍 为了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国务院颁布《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设立下列国家科学技术奖: (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二)国家自然科学奖; (三)国家技术发明奖; (四)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国家设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委员会,负责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工作。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奖金数额由国务院规定。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由国务院颁发证书;这两个奖项不分等级。 其他三个奖项由国务院颁发证书和奖金,分为一、二等奖两个等级;对做出特别重大科学发现或者技术发明的公民,对完成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可以授予特等奖。
历年获奖人物
2009年 谷超豪 (1926—,著名数学家), 孙家栋(1929—,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
2008年 王忠诚 (1925— ,神经外科专家),徐光宪(1920— ,化学家)
2007年 闵恩泽(1924— ,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吴征镒(1919— ,著名植物学家)
2006年 李振声(1931— ,遗传学家,小麦远缘杂交的奠基人)
2005年 叶笃正(1916— ,世界著名气象学家),吴孟超(1922— ,世界著名肝脏外科学家)
2004年 空缺
2003年 刘东生(1917—2008 ,著名地球环境科学家),王永志(1932— ,著名航天技术专家)
2002年 金怡濂(1929— ,高性能计算机领域的著名专家)
2001年 王选(1937—2006,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创始人),黄昆(1919—2005,著名物理学家)
2000年 吴文俊(1919— ,世界著名数学家),袁隆平(1930— ,杂交水稻之父)
[1]
16位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历届获奖者籍贯、院校等分析
一、校友统计:
北京大学4人:
王选、黄昆、王忠诚、吴征镒
清华大学4人:
王永志、金怡濂、吴征镒、叶笃正
交通交大2人:
徐光宪、吴文俊
中央大学2人:
闵恩泽、刘东生
浙江大学2人:
谷超豪、叶笃正
南开大学1人:
刘东生
哈工大1人:
孙家栋
同济大学1人:
吴孟超
山东农业大学1人:
李振声
西南农学院1人:
袁隆平
其中吴征镒、叶笃正、刘东生三人分别列入两所大学。
二、籍贯统计:
辽宁:
孙家栋、刘东生、王永志
山东:
王忠诚、李振声
浙江:
谷超豪、徐光宪
北京:
黄昆、袁隆平
上海:
王选、吴文俊
天津:
叶笃正、金怡濂
江西:
吴征镒、袁隆平
江苏:
金怡濂、王选
四川:
闵恩泽
福建:
吴孟超
其中金怡濂、王选、袁隆平分属两个省市。
三、院士分布:
1955年,中国科学院选聘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院士。1994年,中国工程院开始选聘工程院士。
中科院院士12人,工程院院士6人。同时是两院院士的闵恩泽、王选。
当选院士时最年轻的是黄昆,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学部委员(院士)时年仅36岁。其次吴文俊1957年1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时38岁,吴征镒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时39岁。
当选院士时年龄最大的是吴孟超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时年69岁),王忠诚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时年69岁)。
其他绝大多数当选时年龄介于55-65岁之间。除去黄昆、吴文俊、吴征镒,其他13人当选院士时平均年龄62岁。全部16人的平均年龄57岁。
四、获奖时年龄:
吴征镒(91岁)、叶笃正(89岁)、徐光宪(88岁)、刘东生(86岁)、吴孟超(83岁)、闵恩泽(83岁)、王忠诚(83岁)、谷超豪(83岁)、黄昆(82岁)、吴文俊(81岁)、孙家栋(80)、李振声(75岁)、金怡濂(73岁)、王永志(71岁)、袁隆平(70岁)、王选(64岁)
平均年龄80岁。
其中王选、黄昆、刘东生三人已经病逝,分别享年69岁、86岁、9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