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牒
zhuǎn dié
  • 拼 音:zhuǎn dié
  • 注 音:ㄓㄨㄢˇ ㄉㄧㄝ 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转递书札。 宋 曾巩 《上齐工部书》:“然不得执事一言,转牒而明之,有司或有所疑,学者或有所缘以相嫉,私心未敢安也。”

  • 基本含义
    改变信件内容或签名
  • 详细解释
    转牒是指在信件中改变原有的内容或签名。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官员在处理公文时的行为。有时候,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官员会在公文中对内容进行修改,或者亲自签署以代替原来的签名。因此,转牒也引申为改变原有情况或意图。
  • 使用场景
    转牒这个成语常常用于形容人们改变原有计划、立场或承诺的行为。它可以用于各种场合,例如描述政治家改变政策、商人撤回承诺、或者个人改变初衷等。
  • 故事起源
    转牒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项羽本纪》中的故事。据说,项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将领,他在与刘邦争夺天下的战争中,曾经给刘邦派出使者,希望通过和解达成和平。然而,刘邦却在回信中改变了原先的承诺,这使得项羽非常愤怒。从此以后,人们开始使用“转牒”来形容改变信件内容或签名的行为。
  • 成语结构
    转牒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转”表示改变,“牒”表示信件。这个成语的结构简单明了,容易理解和记忆。
  • 例句
    1. 他在最后一刻转牒,取消了与合作伙伴的合同。2. 这位政治家经常转牒,很难相信他的承诺。3. 她原本答应参加活动,但临时转牒了,让我们很失望。
  • 记忆技巧
    记忆转牒这个成语可以通过联想它的发音和含义来帮助记忆。你可以将“转”想象成一个人将信件内容或签名改变的动作,而“牒”则表示信件本身。通过将这两个字联系起来,你可以更容易地记住这个成语的意思。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转牒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官员处理公文的方式,以及信件的重要性和使用方法。你还可以学习其他与转牒相关的成语,如“改弦更张”、“改头换面”等,以扩展你的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原本答应和小明一起玩,但因为妈妈不同意,我转牒了。2. 初中生:老师原本说考试会延期,但临时转牒,让我们很意外。3. 高中生:政府宣布的政策经常转牒,让人感到不可靠。4. 大学生:公司原本承诺给我加薪,但最后转牒了,真让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