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
guān shì yīn
  • 拼 音:guān shì yīn
  • 注 音:ㄍㄨㄢ ㄕㄧˋ ㄧㄣ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观世音 Guānshìyīn
    [Avalokitesvara; Guanyin] 佛教的菩萨之一,佛教徒认为是慈悲的化身,救苦救难之神。也叫“观自在”、“观音大士”。简称“观音”

  • 详细解释

    佛教菩萨名。慈悲的化身,救苦救难之神。 唐 避 太宗 李世民 讳,省称 观音 。别称 观自在 或 观音大士 。《南史·王玄谟传》:“初, 玄謨 始将见杀,梦人告曰:‘诵 观世音 千遍则免。’”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上》:“今塑画 观音 像,无不作妇人者,盖菩萨相端妍靚丽, 文殊 、 普贤 悉尔,不特 观世音 也…… 唐 以前塑像,固不作妇人也。” 廖仲恺 《农民解放的方法》:“农民协会是救苦救难的,能够救苦救难的并不是 观世音 ,就是农民协会!”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十章:“到家,掀开竹帘一看,母亲正跪在神像前,喃喃祷告着:‘菩萨!大慈大悲的 观世音 !保佑保佑我那孩子平平安安。’”参阅《翻译名义集·菩萨别名》、 清 赵翼 《陔馀丛考·观音像》。

  • 基本含义
    观世音是佛教中的菩萨,代表慈悲与智慧。
  • 详细解释
    观世音是佛教中最受众多信徒敬仰的菩萨之一,也是慈悲与智慧的象征。观世音菩萨被认为是救度众生的菩萨,具有普渡众生的能力,能够帮助人们解除痛苦,获得幸福和安宁。
  • 使用场景
    观世音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慈悲心肠,善于帮助他人,具有智慧和慈悲心。它可以用来描述一个有爱心、关怀他人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具有智慧和智慧的人。
  • 故事起源
    观世音菩萨的故事起源于佛教经典《大乘起信论》。根据传说,观世音菩萨曾经是一个名叫妙音的公主,她因为对众生的苦难感到深深的同情而修行成佛,成为了观世音菩萨。
  • 成语结构
    观世音是一个由三个字组成的成语,由“观”、“世”、“音”三个字组成。
  • 例句
    1. 他对穷人总是很关心,真是一个观世音。2. 她的善良和慈悲心让她成为了观世音。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佛教相关的形象和故事来记忆这个成语。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最受众多信徒敬仰的菩萨之一,通过了解观世音菩萨的故事和形象,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
  • 延伸学习
    如果对佛教和观世音菩萨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佛教的教义和观世音菩萨的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观世音菩萨很慈悲,他帮助了很多人。2. 初中生:她的善良和慈悲心让她成为了观世音。3. 高中生:他对穷人总是很关心,真是一个观世音。4. 大学生: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最受众多信徒敬仰的菩萨之一,代表慈悲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