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大投艰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wèi dà tóu jiān ㄨㄟˋ ㄉㄚˋ ㄊㄡˊ ㄐㄧㄢ

    遗大投艰(遺大投艱) 

    谓赋予重大艰难之任。《书·大诰》:“予造天役,遗大投艰于朕身。” 孔 传:“我 周 家为天下役事,遗我甚大,投此艰难于我身。” 宋 俞文豹 《清夜录》:“遗大投艰,孰念敷宁之计;任重致远,实维弘毅之贤。” 清 钱谦益 《天启元年浙江乡试程录·策问一》:“窃以谓我皇上冲年践阼,二后在天,遗大投艰,正閔予访落之日,而东方小丑,作孽于 白山 、 黑水 之间。” 易宗夔 《新世说·排调》:“遗大投艰,固非常人所能,然亦未可概期之贤者也。” 明 海瑞 《赠廖锦台膺首荐序》:“ 锦臺 不变塞於今日之官矣,不变於既闲且逸,人不深责之官,变之於遗艰投大、人所属心之日乎?”

  • 基本含义
    指遗弃大事而投身于艰难困苦之中,形容人放弃重要事务而自寻烦恼。
  • 详细解释
    这个成语由三个字组成,分别是“遗”、“大”和“投艰”。其中,“遗”指遗弃、丢弃;“大”表示重要的事务;“投艰”表示投身于艰难困苦之中。成语的整体意思是指一个人放弃重要的事情而自找烦恼,不顾大局而自取困苦。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批评那些放弃重要任务或责任,却自找麻烦的人。它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不顾大局,只顾自己的小利益而不顾他人或整体利益的行为。
  •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一个故事。故事讲述了项羽攻打刘邦的军队时,他的部下韩信为了报复项羽的背叛,放弃了继续抵抗刘邦的机会,选择投降刘邦。项羽因此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将领,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这个故事成为了“遗大投艰”这个成语的来源。
  • 成语结构
    这个成语的结构是“遗+大+投艰”,其中“遗”是动词,表示遗弃;“大”是形容词,表示重要的;“投艰”是动宾短语,表示投身于艰难困苦中。
  • 例句
    1. 他为了小利益而放弃了重要的工作,真是遗大投艰。2. 别再为了一点小事而遗大投艰了,要顾全大局。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手里拿着一个重要的东西,却将它抛弃在艰难困苦的地方,自寻烦恼。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 延伸学习
    可以继续学习其他与责任、大局等相关的成语,如“背水一战”、“视死如归”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为了一点小事情而不去做作业,真是遗大投艰。2. 初中生:他放弃了学校的领导职务,而选择去打工,真是遗大投艰。3. 高中生:为了追求个人的梦想,他放弃了参加高考的机会,可惜是遗大投艰。4. 大学生:他为了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放弃了找一份稳定的工作,真是遗大投艰。5. 成年人:他为了一点小利益而放弃了家庭和事业,真是遗大投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