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伪
zhà wěi
  • 拼 音:zhà wěi
  • 注 音:ㄓㄚˋ ㄨㄟ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弄虚作假,伪装假冒。《礼记·月令》:“﹝季夏之月﹞黑黄仓赤,莫不质良,毋敢诈伪。”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外易其貌,内隐其情,怀欲以求多,诈伪以要名。”《旧唐书·戴胄传》:“于时朝廷盛开选举,或有诈伪资荫者,帝令其自首,不首者罪至于死。”
    (2).巧诈虚伪。《淮南子·本经训》:“机械诈伪,莫藏於心。”《三国演义》第四三回:“君等闻 曹操 虚发诈伪之词,便畏惧请降,敢笑 苏秦 、 张仪 乎?”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书苑折技(二)》:“ 严嵩 偏和 岳飞 词,有如是诈伪;后人留词改名,有如是自欺。”

  • 反义词

    笃实、奸诈、虚假

  • 基本含义
    欺骗、虚伪
  • 详细解释
    诈伪是指以假冒伪劣的手段欺骗他人或表现出虚伪的行为。它强调了人们在言行中不真实、不真诚的一面。
  • 使用场景
    通常用来形容某人的言行不真实,或某事物的质量低劣,也可以用来批评某人表现出的虚伪行为。
  • 故事起源
    诈伪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史记·刘敬传》中的一则故事。刘敬是汉朝时期的一位官员,他被任命为巡视员,负责监督百姓的田产。有一天,刘敬巡视时发现一块田地上种满了麦子,但麦子都是假的,只是用纸做成的。刘敬非常愤怒,将这块田地上种的麦子都焚烧了。从此以后,“诈伪”这个成语就被人们用来形容以假冒伪劣手段欺骗他人。
  • 成语结构
    诈伪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诈”表示欺骗,第二个字“伪”表示虚伪。
  • 例句
    1. 他的言行总是诈伪不实,不值得信任。2. 这件商品质量太差,简直是诈伪产品。3. 她表现出的友善只是诈伪的幌子,实际上她根本不关心他人。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成语“诈伪”。可以想象一个人拿着一张假钞,然后向别人递过去,但别人发现是假的。这样的场景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章、故事或文学作品来进一步了解“诈伪”成语的使用情境和含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作业答案是诈伪的,他没有自己完成。2. 初中生:她的微笑是诈伪的,她并不真心对待我们。3. 高中生:这个商家卖的商品都是诈伪的,我们应该警惕。4. 大学生:政客们常常使用诈伪的言辞来欺骗选民。5. 成年人:他的人际关系总是充满了诈伪,很难相信他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