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堁
xiè kè
  • 拼 音:xiè kè
  • 注 音:ㄒㄧㄝ ˋ ㄎㄜ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 蟹螺 ”。亦作“蠏螺”。高地。 汉 刘向 《说苑·复恩》:“臣笑臣隣之祠田也,以奩饭与一鮒鱼。其祝曰:‘下田洿邪,得穀百车,蟹堁者宜禾。’臣笑其所以祠者少,而所求者多。”《荀子·儒效》“解果其冠” 唐 杨倞 注:“蠏螺者宜禾,污邪者百车。蠏螺,盖高地也。” 清 李调元 《卍斋琐录》卷二:“蟹螺者宜禾,蟹螺,高地也。《战国策》蟹螺作欧寠。”一说,犹平正。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不达古语而误解例》:“解果,古语也。《荀子·儒效篇》:‘解果其冠。’ 杨 注引《説苑》‘蟹螺者宜禾’为证。《富国篇》云:‘和调累解。’又《韩非子·扬搉篇》:‘若天若地,是谓累解。’‘累解’亦即‘蟹螺’也。彼从虫而此否者,书有緐简;‘蟹螺’‘累解’,语有倒顺耳。《説苑》以‘蟹螺’‘污邪’对文,则‘蟹螺’犹平正也。注者不知古语,均失其解。”

  • 基本含义
    形容人言辞犀利、刻薄,善于挖苦讽刺。
  • 详细解释
    蟹堁,也作“蟹髹”。蟹的堁是指蟹脚,因为蟹脚锐利而善于夹住物体,所以用来比喻人的言辞尖刻,善于挖苦讽刺。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那些说话刻薄、挖苦人的人。
  • 使用场景
    蟹堁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于形容人的言辞尖刻、刻薄,善于挖苦讽刺的情况。比如,在讨论一个人的时候,如果有人说他的话很蟹堁,就是指他说话很尖酸刻薄,善于挖苦讽刺。
  • 故事起源
    蟹堁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故事。相传,古时候有一只螃蟹,它的脚非常锐利,夹住东西非常厉害。有一天,这只螃蟹夹住了一只乌龟的尾巴,乌龟非常痛苦,于是请求螃蟹放开它。螃蟹却说:“你自己不小心让我夹住了,现在又要我放开你,我才不会呢!”后来,这个故事就成为了形容人言辞尖刻、刻薄的成语。
  • 成语结构
    蟹堁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蟹”是名词,表示螃蟹;“堁”是名词,表示蟹脚。
  • 例句
    1. 他的话真是蟹堁,总是挖苦别人。2. 她的评论总是那么蟹堁,让人听了很不舒服。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只螃蟹夹住了一只乌龟的尾巴,乌龟痛苦地请求螃蟹放开它,但螃蟹却说:“你自己不小心让我夹住了,现在又要我放开你,我才不会呢!”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故事起源。
  • 延伸学习
    如果对于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关于成语的知识,包括成语的来源、故事和应用。同时,还可以学习其他与“蟹堁”相关的成语,比如“蟹黄蟹肥”、“蟹老板”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话真是蟹堁,总是说别人的坏话。2. 初中生:她的评论总是那么蟹堁,让人听了很不舒服。3. 高中生:他的讽刺言辞总是那么蟹堁,让人感到很受伤。4. 大学生:在辩论赛上,他用了一些蟹堁的观点来攻击对方的立场。5. 成人:她的尖酸刻薄的言辞总是让人觉得她很蟹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