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膏
yán gāo
  • 拼 音:yán gāo
  • 注 音:ㄧㄢˊ ㄍㄠ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谓研磨茶叶成团。 唐 李郢 《茶山贡焙歌》:“蒸之馥之香胜梅,研膏架动轰如雷。”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五:“自 建 茶入贡, 阳羡 不復研膏,祇谓之草茶而已。”
    (2).指团茶。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三》:“ 宋 初 闽 茶, 北苑 为之,最初造研膏,继造腊面。”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品茶》:“《画墁録》云:‘ 有唐 茶品以 阳羡 为上供, 建溪 、 北苑 不著也。 贞元 中, 常衮 为 建州 刺史,始蒸焙而研之,谓之研膏茶。’”

  • 基本含义
    指研究学问或修习道德的精神力量。
  • 详细解释
    研膏一词源自《孟子·告子上》:“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其意为学习和修养应该像蓝靛取自蓝草而比蓝草更青,冰是由水凝结而比水更寒,木材经过加工可以做成直的绳子,金属经过研磨可以变得锋利,表达了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应该不断追求进步和提高的意思。
  • 使用场景
    用于形容人不断努力学习和修养的精神状态,强调学习和修养应该持之以恒,不断追求进步。
  •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孟子的一篇文章,其中孟子通过比喻蓝靛、冰、木材和金属的变化过程,来说明学习和修养的重要性。
  • 成语结构
    研膏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属于形容词短语。
  • 例句
    1. 他是一位研膏的学者,终身致力于学习和修养。2. 这位艺术家对自己的作品要求很高,一直在研膏不辍。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蓝靛、冰、木材和金属的变化过程进行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想象自己在不断研究和修习的过程中,像蓝靛一样变得更加青涩、像冰一样变得更加冷静、像木材一样变得更加坚定、像金属一样变得更加锋利。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孟子的其他文章,了解他对学习和修养的思考和观点。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像研膏一样努力学习,争取成为优秀的学生。2. 初中生:研膏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只有不断学习和修养,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3. 高中生:在高中阶段,我们需要更加研膏,为将来的大学生活做好准备。4. 大学生:大学是研膏的重要阶段,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5. 成年人:无论年龄多大,我们都应该保持研膏的精神,不断学习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