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签
yóu qiān
  • 拼 音:yóu qiān
  • 注 音:ㄧㄡˊ ㄑㄧㄢ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 邮籖 ”。驿馆驿船等夜间报时的更筹。 唐 杜甫 《宿青草湖》诗:“宿桨依农事,邮籤报水程。” 仇兆鳌 注:“ 朱 注:漏筹谓之邮籤。” 清 朱彝尊 《送少詹王先生士祯代祀南海兼怀梁孝廉佩兰屈处士大均陈处士恭尹》诗:“邮籤虽越一万里,计程七月当来还。” 清 徐葆光 《康熙戊戌六月朔奉命册封琉球述怀》诗之一:“衔纶出区夏,邮籤浩难算。八千 闽 越 路,未见溟程半。” 清 厉鹗 《送舒云亭明府还京》诗之二:“邮籤携尽室,津树引扁舟。”

  • 基本含义
    指行邮时在信件或包裹上粘贴的邮局印章。
  • 详细解释
    邮签是由邮局工作人员在信件或包裹上粘贴的印章,用于标识邮件的出发地、目的地和日期等信息。邮签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是邮政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使用场景
    邮签一词主要用来描述邮局印章,可以用于描述邮件的寄送、邮政服务等相关场景。在日常生活中,也可用于比喻事物的标志或证明。
  • 故事起源
    邮签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邮政制度。在古代,邮件需要经过不同的邮局转运,每个邮局都会在信件或包裹上盖上邮签,以便标识邮件的流向和处理情况。随着邮政系统的发展,邮签逐渐成为了一种象征和标志。
  • 成语结构
    邮签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1. 他的信件上盖有邮签,证明他已经寄出了。2. 这个包裹上的邮签显示它是从北京寄出的。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邮签”与邮件和邮局印章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自己在寄信时,将信件交给邮局工作人员,然后看到他们在信件上盖上邮签的情景。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邮政制度的发展和现代邮政系统的运作方式,以及邮政服务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老师,我画了一封信,可以帮我盖个邮签吗?2. 小学生:我喜欢收到带有邮签的明信片,它们都来自不同的地方。3. 中学生:我在信封上盖上邮签,然后把信件寄给了我的笔友。4. 大学生:邮签是邮件的标志,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邮政制度。5. 成年人:收到一封带有邮签的包裹,让我想起了以前写信的时光。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