冢竁
zhǒng cuì
  • 拼 音:zhǒng cuì
  • 注 音:ㄓㄨㄙˇ ㄘㄨㄟ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冢圹。《南史·到溉传》:“气絶便敛,敛以法服,先有冢竁,敛竟便葬,不须择日。”

  • 基本含义
    指被人瞩目、关注的对象或事物。
  • 详细解释
    冢竁源自《汉书·董仲舒传》中的故事。董仲舒是汉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他年轻时曾经在家乡的冢上种下了一株竁。后来,董仲舒因为他的才华和学问而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和赞赏,他成为了当时的冢竁。因此,冢竁成为了指被人瞩目、关注的对象或事物的成语。
  • 使用场景
    冢竁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或某个方面非常出色,受到他人的关注和赞扬。例如,可以说某个艺术家是当代艺坛的冢竁,或者某个企业是业界的冢竁等等。
  • 故事起源
    冢竁的故事起源于汉朝时期的著名思想家董仲舒。他的学问和才华使他成为了当时的冢竁,从而衍生出了这个成语。
  • 成语结构
    冢竁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1. 这位年轻的科学家以其卓越的研究成果成为了学术界的冢竁。2. 这家公司凭借其创新的产品和高效的管理成为了行业的冢竁。
  • 记忆技巧
    可以将成语“冢竁”与董仲舒的故事联系起来,想象董仲舒种下的柏树在冢上生长茂盛,吸引着众人的目光和赞赏,从而形成冢竁这个成语的意义。
  • 延伸学习
    可以深入了解董仲舒的思想和他在汉朝的影响力,以及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冠绝一时”、“独步天下”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班级里的演讲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成为了全班的冢竁。2. 初中生:他的音乐才华非常出众,被评为学校音乐界的冢竁。3. 高中生:她在全国数学竞赛中获得了金牌,成为了数学界的冢竁。4. 大学生:他的科研成果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成为了科学界的冢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