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推
yá tuī
  • 拼 音:yá tuī
  • 注 音:ㄧㄚˊ ㄊㄨㄟ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 唐 代官名。职位在节度推官之下。《资治通鉴·唐穆宗长庆三年》:“ 愬 饵其药颇验,遂有宠,署为牙推。” 胡三省 注:“牙推,在节度推官之下。”
    (2).亦作“ 牙椎 ”、“ 牙槌 ”、“ 牙搥 ”。对医、卜、星、算等术士的称呼。 元 关汉卿 《拜月亭》第二折:“怕不大倾心吐胆,尽筋竭力,把个牙推请;则怕小处尽是打当。” 元 马致远 《岳阳楼》第三折:“我穿着领布懒衣,不吃烟火食,淡则淡淡中有味,又不是坐崖头打当牙椎。” 元 石德玉 《秋胡戏妻》第二折:“怕不待要请太医,看脉息……赤紧的当村里都是些打当的牙槌。” 元 无名氏 《刘弘嫁婢》第二折:“他背地里使心机,寻箇打当的牙搥。”《刘知远诸宫调·知远走慕家庄沙佗村入舍》:“便问阴阳牙推,拣择个吉日。”

  • 基本含义
    推崇、称赞
  • 详细解释
    牙推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牙”指的是牙齿,“推”指的是推举、推崇。牙推的含义是推崇、称赞某人或某事物。
  • 使用场景
    牙推通常用于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物的赞美和推崇之情。可以用于夸奖他人的优点、称赞某个作品的精彩之处,或者表达对某个事情的认同和支持。
  • 故事起源
    牙推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子罕》一章中。孔子说:“君子不器。”其中,“器”指的是容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子不是一个空洞的容器,而是有内涵和品德的人。后来,人们将“君子不器”解释为君子不需要通过容器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品德,因为君子的才华和品德是显而易见的,不需要通过外在的东西来证明。所以,牙推的含义也就演变成了对某人或某事物的赞美和推崇。
  • 成语结构
    牙推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声成语,其中“牙”是第一声,而“推”是第三声。
  • 例句
    1. 他的努力和才华真是令人牙推。2. 这部电影的剧情和表演都很出色,值得牙推。3. 我对他的创新精神和领导能力非常牙推。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牙”和“推”这两个字形象化,将“牙”想象成一排整齐的牙齿,而“推”则想象成一个人在推举、推崇这排牙齿。这样的形象化记忆可以帮助记忆牙推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常用的成语,了解它们的起源和用法。你可以通过查阅成语词典、阅读相关的故事和文章,或者参加成语学习班来提升你的成语水平。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今天表扬了我,我觉得自己好厉害,真想对自己说一句牙推。2. 初中生:我最喜欢的歌手最近发了一首新歌,真的很好听,我要给他牙推。3. 高中生:这个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真的很了不起,他的贡献应该得到大家的牙推。4. 大学生:我觉得这个项目的设计非常出色,我会向老师推荐并给予牙推。5. 成年人:这位演员的表演真是精彩到位,我要对他的演技表示牙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