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纳
zhū nà
  • 拼 音:zhū nà
  • 注 音:ㄓㄨ ㄣㄚ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诛杀和纳受之数。《后汉书·皇甫规传》:“幸蒙威灵,遂振国命, 羌 戎 诸种,大小稽首,輒移书营郡,以访诛纳,所省之费,一亿以上。” 李贤 注:“ 规 言 羌 种既服,臣即移书军营及郡,勘问诛杀并纳受多少之数目也。”

  • 基本含义
    指对罪恶行为进行严惩和惩戒。
  • 详细解释
    诛,指处死罪犯;纳,指收容、接纳。诛纳意为对罪恶行为进行严惩和惩戒,以示警戒和教育。
  • 使用场景
    常用于描述对犯罪分子、不法行为或不良风气进行严厉的打击和制裁的情况。
  • 故事起源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中有记载:“诛纳之,谓之政。”这句话是出自《左传》,意思是严惩罪恶行为,被称为政治的表现。后来,这句话被引申为成语“诛纳”。
  • 成语结构
    动宾结构。
  • 例句
    1. 这个国家对贪污腐败行为一向零容忍,一经发现立即诛纳。2. 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我们必须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的诛纳。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诛纳”与对罪恶行为进行严惩和惩戒的概念联系起来,形成记忆的关联。可以想象一个法庭的场景,法官严肃地宣判犯罪分子,并将他们送上刑场,以示警戒和教育。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诛心之论”、“罪大恶极”等,以丰富词汇量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偷了同学的铅笔盒,老师一定会对他进行诛纳。2. 初中生:那个犯罪分子被判处死刑,终于得到了应有的诛纳。3. 高中生:社会对腐败行为零容忍,对腐败分子必须进行严厉的诛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