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例
yā lì
  • 拼 音:yā lì
  • 注 音:ㄧㄚ ㄌ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唐 杨国忠 所创以任官年限久者得优先授官之例。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颂德》:“ 林甫 薨后, 杨国忠 为左相,兼总銓衡。从前注拟,皆约循资格,至 国忠 创为押例,选深者尽留,乃无才与不才也。”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铨曹》:“ 杨国忠 为尚书,创为押例,选深者先授官;有文状闕失,许续通,不令駮放。淹滞之流,翕然归美。”

  • 基本含义
    指按例押送或押运。
  • 详细解释
    押例是指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式押送或押运物品。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官府制度,当时有专门的官员负责押送重要文件、财物等。押例的含义延伸到现在,也可以指按规定程序押送犯人、押运货物等。
  • 使用场景
    押例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押送或押运的场景,比如警察押送犯人、运输公司押运货物等。
  • 故事起源
    押例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官府制度。在古代,有专门的官员负责押送重要文件、财物等。这些官员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式进行押送,以确保安全和效率。随着时间的推移,押例这个词语逐渐成为表示按规定程序押送或押运的成语。
  • 成语结构
    押例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押和例分别表示押送和按照规定程序。
  • 例句
    1. 警察押送犯人去法院受审是按照押例进行的。2. 运输公司按照押例押运货物,确保安全和准时送达。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押例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警察在押送犯人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这样就符合了押例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中国古代官府制度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了解古代官员的职责和制度运作方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警察叔叔按照押例押送坏人去监狱。2. 初中生:运输公司的工作人员按照押例押运了一批重要的货物。3. 高中生:历史上有许多重要文件是按照押例押送的,这保证了信息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