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根
yì gēn
  • 拼 音:yì gēn
  • 注 音:ㄧˋ ㄍㄣ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佛教语。为六根中的第六根。谓对于法境而生意识,故名。 清 龚自珍 《五重证义》:“ 观世音 用耳根, 香积佛 众香世界用鼻根, 智者大师 用意根。” 章炳麟 《国故论衡·辨性上》:“意根之动,谓之意识。”参见“ 六根 ”。

  • 基本含义
    指一个事物的本质或根本所在。
  • 详细解释
    意根是由“意”和“根”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意指某个事物的本质或根本所在,即事物存在的最基本原因或内在属性。
  • 使用场景
    意根常用于描述事物的本质、根源或核心。可以用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引申到各种不同的领域,如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
  • 故事起源
    意根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庄子·人间世》一篇中。庄子说:“夫以无为而功成者,其所以成者,恒有所待也。故东西有各盈缺,南北有四时,天地有阴阳,人有意根。”庄子通过这个成语,表达了事物存在的本质和根本原因。
  • 成语结构
    意根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单字组成。
  • 例句
    1. 了解问题的意根,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2. 研究科学要深入到事物的意根,不能只看表面现象。3. 这个论点的意根是基于大量的实验证据。
  • 记忆技巧
    可以将“意根”记忆为“意思的根本”,帮助记忆其基本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根深蒂固”、“本质”等,以扩展对事物本质和根源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找到作业不完成的意根,才能解决这个问题。2. 初中生:了解历史事件的意根,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3. 高中生:研究物理学要深入到事物的意根,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现象。4. 大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意根,对社会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