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
yáng wù
  • 拼 音:yáng wù
  • 注 音:ㄧㄤˊ ㄨ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洋务 yángwù
    (1) [foreign affairs]
    (2) 中国清末指关于外国的和关于模仿外国的事务
    (3) 中国香港等地指以外国人为对象的服务行业

  • 英文翻译

    1.foreign affairs

  • 详细解释

    (1). 清 末指与外国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等事务;亦指模仿外国上述方面的事务。 清 曾国藩 《拟选聪颖子弟出洋习艺疏》:“臣 国藩 上年在 天津 办理洋务,经前 江苏 巡抚 丁日昌 奉旨来 津 会办,屡与臣商榷,拟选聪颖幼童送赴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製造诸书。”《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一回:“怪不得近来好些念了两天外国书的,便要讥誚 孔子 不知洋务。”《光明日报》1982.12.15:“一八四○年七月( 道光 二十年六月) 江南道 监察御史 陆应谷 奏折中的‘于洋务不无裨益’句,是‘洋务’一词最初见之于官方文书。”
    (2). 香港 等地指以外国人为对象的服务行业。

  • 基本含义
    指中国古代为学习和引进西方科技而进行的改革和发展。
  • 详细解释
    洋务源于中国清朝末年,指的是中国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为了迎合西方列强的压力,开始引进和学习西方科技和制度的一系列改革运动。洋务运动涉及到各个领域,包括军事、教育、工业、农业等。这一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也因为其过于急功近利和缺乏系统性而导致了许多问题和失败。
  • 使用场景
    洋务常用于描述某个组织或个人为了学习和引进外来技术而进行的改革和发展。也可以用于批评某个行动过于急躁和不切实际,只求短期效果而忽视长远发展。
  • 故事起源
    洋务运动起源于中国清朝末年,当时中国面临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力,为了强国富民,清朝政府开始引进西方的科技和制度。这一运动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存在许多争议和问题。
  • 成语结构
    洋务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1. 这个企业正在进行洋务,希望通过引进外国技术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2. 他一心想要引进外国的先进制度,却忽视了本国的实际情况,这完全是在搞洋务。
  • 记忆技巧
    可以将“洋务”这个成语与中国历史中的洋务运动联系起来,洋务运动是中国为了学习西方科技而进行的改革运动,因此“洋务”就是指学习和引进外来技术的意思。
  • 延伸学习
    如果对洋务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近代史和洋务运动的具体内容和影响。还可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自强不息”、“科学发展观”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像洋务一样努力学习,成为有用的人。2. 初中生:洋务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3. 高中生:洋务运动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推动现代化的作用,但也暴露出了中国自身的问题和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