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丐
xíng gài
  • 拼 音:xíng gài
  • 注 音:ㄒㄧㄥˊ ㄍㄞ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 行匄 ”。1.路过的乞丐。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奇谑·异胎》:“有生儿一头两面,双耳四足,男女皆具者,其家怪之,弃於市河中。行丐收之,人有求观者,索钱一文。”
    (2).犹行乞。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一:“贫民往往食人殍,死者相望,官日载数车出城,一夕,皆剐食其肉浄尽。縉绅士女多行匄于街,民间有食其子。” 梁启超 《论国家之目的》:“如是而犹不可,则弱者行匄,强者为盗,闤闠行旅,始骚然矣。”

  • 基本含义
    指一个人行为放荡不羁,没有规矩,没有节操。
  • 详细解释
    行丐是由“行”和“丐”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行”表示行为、作为的意思,“丐”表示乞丐。行丐的意思是指一个人的行为放荡不羁,没有规矩,没有节操,形容其行为不端,品德败坏。
  • 使用场景
    行丐一词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行为不规范,不合乎道德规范,或者形容一个人的品德败坏,没有廉耻之心。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对某人的批评或警示。
  • 故事起源
    行丐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中。据记载,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官员主父偃,他的儿子主父行丐行为放荡,无法无天。因此,人们就用“行丐”来形容那些行为不端的人。
  • 成语结构
    行丐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1. 他这个人真是行丐,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2. 这个公司的经营方式简直就是行丐,完全没有规矩可言。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乞丐在街上行走,他的行为放荡不羁,没有规矩。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行为不端、品德败坏相关的成语,如“作奸犯科”、“品行不端”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总是欺负别人,真是行丐。2. 初中生:他们班上有一个同学经常逃课,偷偷抽烟,真是行丐。3. 高中生:他们班上有一个同学作弊考试,连带影响了其他同学的成绩,真是行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