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夫
yě fū
  • 拼 音:yě fū
  • 注 音:ㄧㄜˇ ㄈㄨ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语气助词。表感叹。《国语·晋语五》:“ 靡筓 之役, 郤献子 见, 公 曰:‘子之力也夫!’” 宋 欧阳修 《读李翱文》:“呜呼!在位而不肯自忧,又禁他人使皆不得忧,可叹也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义犬》:“世无心肝者,其亦愧此犬也夫!” 鲁迅 《花边文学·刀式辩》:“文学家看小说,并且豫备抄袭的,可谓关系密切的了,而且如此粗心,岂不可叹也夫!”

  • 基本含义
    也夫是一个古代的典故,意为“也是这样的人”。多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事与他人或其他事物相似或相同。
  • 详细解释
    也夫源自《左传》中的故事。公元前527年,晋国的公子重耳被赶出了晋国,他到了齐国并获得了国君齐桓公的支持。后来,晋国的国君献公死去,重耳回到了晋国并成为了新的国君。有人问他回到晋国后是否会对当初赶他出去的人进行报复,重耳回答道:“我也是这样的人,我不会对他们做出报复。”这个回答后来演变成了成语“也夫”。
  • 使用场景
    也夫多用于比较两个人或事物的相似之处,表达某人或某事与其他人或事物相同或相似。可以用于正面评价、中性描述或讽刺批评。
  • 故事起源
    也夫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左传》中的一段对话。这段对话反映了重耳的宽宏大量和宽容的精神。
  • 成语结构
    成语“也夫”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1. 他们两个人长得很像,简直就是也夫。2. 这个饭店的菜品和那家饭店的菜品也夫,都是非常美味。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也夫”与“相似”联系起来记忆。想象两个人或事物非常相似的样子,然后用“也夫”来形容它们。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左传》中的其他故事和典故,以及其他与比较相似的成语,如“一模一样”、“如出一辙”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两个朋友穿的衣服也夫,都是红色的。2. 初中生:这两本书的故事情节也夫,都是讲述了一个勇敢的主人公的冒险故事。3. 高中生:这两个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也夫,都是由于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导致的。4. 大学生:这两个公司的商业模式也夫,都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创新型企业。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全面了解和学习“也夫”这个成语。